吴险峰:以差异化环保政策为钢铁业减污降碳护航

吴险峰:以差异化环保政策为钢铁业减污降碳护航

  • 2021年08月04日 10:04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钢铁
[导读]吴险峰:以差异化环保政策为钢铁业减污降碳护航

中国铁合金网讯:“对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我们将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可以享受环境税的优惠等,同时实施差异化的环保管理政策。”

“政策红利只会对高质量且稳定超低排放的企业生效。对于达到A级的企业,也会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要一直保持超低排放水平。”

7月29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吴险峰在题为《源头减排系统治理推动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讲话中透露以上重要信息。

对钢铁行业而言,超低排放改造、“双碳”目标在前,减污降碳压力并重,如何正确应对,在“十四五”再创绿色发展佳绩,考验着钢铁行业的判断力、定力、能力。吴险峰给我们提出了切实要求,画出了重点。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双碳’背景下,减污降碳是我们今后整个钢铁行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吴险峰明确指出。

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毋庸置疑,这些年,钢铁行业在环保治理方面的投入非常多,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增产不增污。”吴险峰评价道。不过,他强调,钢铁工业对现在所处阶段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从宏观层面而言,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其次,从行业层面而言,一方面,污染物排放还在高位,空气质量的改善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现在又进入了以降碳为主的关键时期。数据为证,2020年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7%左右,钢铁行业产污环节多,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在工业行业中均居前3位,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这些数据均表明,作为工业行业中协同减污降碳的重点行业、实施减污降碳的主体,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钢铁行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减污降碳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改善空气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要高度重视,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吴险峰着重强调。在他看来,提高思想站位是第一步。没有这第一步,其他的目标便无从谈起。

吴险峰分析道,二氧化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整个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统一思想意识着力优化六大结构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任务的背景下,钢铁企业应如何做?吴险峰指出,要着力优化六大结构,强化源头削减、严格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才能做到真正的减污降碳。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巩固化解过剩产能的成果,严格执行产能置换的相关要求。”“去产能和‘地条钢’的打击,也是一个减污降碳的很重要的手段。”吴险峰认为。6月1日起,《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4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的意见》(发改产业〔2021〕594号)正式施行,对产能置换办法进行了针对性修订、完善。结合近期开展去产能“回头看”的情况,吴险峰建议,钢铁行业务必要按照文件要求,继续严格开展产能置换,严禁出现偷偷增加产能、去产能装置死灰复燃等与国家大政方针相违背的行为。

“还要进行产业布局调整,这是钢铁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配合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吴险峰指出。在他看来,把一些重点区域过于集中的企业向沿海转移,把一些长流程就地压减成短流程等,就是积极配合国家环保政策进行的调整。

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我们国家现在的短流程比例不到10%,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这次我们去考察了一个西部的省份,短流程比例达到了40%,令人意外,反而在东部一些空气污染比较重的地区,短流程占比不到10%。”吴险峰提出,提高电炉短流程炼钢产量比例,是解决长流程炼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碳“三高”特征的关键,是目前减排潜力最大的措施之一。

优化炉料结构。炉料结构主要是指烧结矿和球团矿的比例。球团矿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比烧结矿低50%以上,应加大高炉对球团矿的使用比例,减少烧结矿使用。

优化产业链结构。大幅减少独立烧结、独立热轧、独立焦化企业数量。

优化能源结构。钢铁行业2020年煤炭消费量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20%(含炼焦),是除电力行业之外最大的煤炭消费行业。下一步,应通过提高能效水平、实施石灰窑和球团焙烧设备等燃煤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淘汰煤气发生炉、提升绿电使用比例等措施减少煤炭消费、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吴险峰还指出,采用氢还原等新技术,治理和取消燃煤自备电厂,推进使用副产煤气或清洁能源自备电厂,也是降低煤炭用量、实现碳减排的重要举措。

优化运输结构。具体而言,是要提高厂外物料和产品清洁运输比例,中长途运输采用铁路或水路,中短途运输采用管廊或新能源车辆;厂内全面实施皮带、轨道、辊道运输系统建设,最大程度减少厂内汽车运输量,取消厂内物料二次倒运。

“两限、两不限、三可”严控粗钢产量

“从去产能到压产量,这是今年钢铁行业一个重大的政策调整。”吴险峰指出,去产能和压产量的关系是,产能一定要去,去产能是压产量的基础。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存在着“一边压产能,一边增产量”的怪现象。吴险峰强调,这次压减产量将分类施策,遵循“两限、两不限、三可”原则,确保优胜劣汰、减量提质,坚决不搞“一刀切”。简单而言,即空气质量差的地方,钢铁产量要往下减;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就不给压减任务,只要保持产量不增长就行。

其中,“两限”即重点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产量;限环保绩效评级差、产能利用率高的企业产量。“两不限”即不限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绩效评级认定为A级企业的钢铁产量;不限电炉短流程炼钢企业产量。但不限指现有基础上不增产。“三可”即产量压减措施可操作、可核查、可统计。

“产量压减不是做数据游戏,我们将按照‘三可’原则来核定,到底有没有完成国家下达的压减产量任务,要求一定要落实到生产线,落实到生产设施,落实到生产的时间段,是一个刚性的任务。”吴险峰解释道。

吴险峰还透露,近期,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制订钢铁企业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钢铁企业应按照具体压减任务制订压减计划,不搞均摊,对落后装备、工艺实施整条线压减,也可将检修调整到秋冬季,确保完成全年压减任务。”他建议。

“三严一奖”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组织各地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整体来说,重点区域改造进度较快,非重点区域进展缓慢。吴险峰表示,根据最新调度情况,首钢、太钢、山钢日照等共14家钢铁企业9400万吨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并在钢协网站公示;224家企业约5.6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成绩有之,问题亦不容忽视。吴险峰分享了近期的调研结果,指出部分钢铁企业对超低排放改造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评估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评估监测走过场;部分企业采用不成熟治理技术,甚至部分企业存在伪造生产记录、做两本账、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弄虚作假和违法行为,触碰法律底线。

“超低排放改造不能通过一味地在末端治理上‘打补丁’的方式实现,要标本兼治,时间服从质量。”吴险峰强调,“超低排放是全工序、全流程、全时段的超低。钢铁企业要严格按照超低排放改造文件要求,对标先进企业,按照‘四真’原则,即企业领导真重视、资金真投入、实施真工程、管理水平真提升,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他建议,企业将评估监测作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一部分、自证达标的重要依据、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做到边体检、边改造、边完善。

具体而言,针对超低排放改造,生态环境部将实行“三严一奖”的差异化环保政策。“严进”即严格进入,在公示环节就严格把关。“严考”即成为A级企业后要一直保持,如果抽查发现存在问题,会随时拿掉。“严罚”即对不能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甚至弄虚作假的企业,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取消相关优惠政策,重污染天气应急绩效评级降级处理,并向社会通报。“奖优”即让优秀的企业真正尝到政策红利。目前,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山西等5省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钢铁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

“‘三严一奖’政策旨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吴险峰指出。

据了解,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把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相关内容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2021-2025)、“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文件中,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冶金报

  • [责任编辑:zhaozihao]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