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在钢铁流通领域反响热烈。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高铁“走出去”,装备“出海远航”,水电装备在国外发电,这将对钢材“走出去”起到促进作用,中国钢铁将迎来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政策引导重点行业“走出去”
《意见》提出,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明确,立足国内优势,推动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对外产能合作;结合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重点国家建设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带动钢铁装备对外输出。
《意见》还提出铁路“出海”的任务,要求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的国际市场;以推动和实施周边铁路互联互通、非洲铁路重点区域网络建设和高速铁路项目为重点,发挥我国在铁路设计、施工、装备供应、运营维护和融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一揽子合作;积极开发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国际合作;在有条件的重点国家建立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整合,提升骨干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
在电力项目方面,《意见》要求,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核电领域交流与磋商,推进重点项目合作,带动核电成套装备和技术出口;积极参与有关国家的风电、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带动风电、光伏发电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开展境外电网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带动输变电设备出口。
在汽车领域,《意见》指出,在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强的国家设立汽车生产厂和组装厂,建立当地分销网络和维修维护中心,带动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出口,提升品牌影响力;鼓励汽车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汽车技术和工程研发中心,同国外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开展合作,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
在机械装备方面,《意见》明确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工程机械等制造企业完善全球业务网络;加大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石油装备、机床工具等制造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展融资租赁等业务,结合境外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扩大出口;鼓励企业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建厂,完善运营维护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在航空装备方面,《意见》提出加强对外合作,推动航空航天装备对外输出;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市场,在亚洲、非洲条件较好的国家探索设立合资航空运营企业,建设后勤保障基地,逐步形成区域航空运输网,打造若干个辐射周边国家的区域航空中心;加快与有关国家开展航空合作,带动国产飞机出口;积极开拓发达国家的航空市场,推动通用飞机出口。
在船舶海洋工程方面,《意见》要求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开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发挥船舶产能优势,在巩固中低端船舶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销售服务基地,提高船舶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提升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船舶、液化天然气船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些从事钢铁贸易的经营者认为,《意见》的贯彻实施,将为钢材带来巨大的市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电力、汽车、机械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的“出海”,直接和间接地带动了钢材的出口。
钢铁协同“走出去”前景广阔
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初以来,我国机械工程制造企业承接了不少国外订单。4月份,国内一家装备制造公司承接了国外的一个电站装备制造项目,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为其供应了8000吨型钢。
任庆平说,机械装备的出口,带动了钢材“走出去”。今年初,他们公司提供给一家港机公司2万吨钢板,就是用来给海外企业制造工程机械装备的。国产钢材通过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出口到国外,不是单纯的钢材出口,而是机械装备的出口,因此,不会引起国外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反倾销问题,同时钢材的附加值也提高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外高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013年,全球高铁市场只有1023亿美元的规模,到2014年即跃升至1120亿美元,预期这一市场在2019年将达到1334亿美元。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铁路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对钢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铁路建设所需的钢材品种涉及面很广,数量很大,且对性能要求很高。如车站、隧道、桥梁等土建工程,需要大量螺纹钢、线材、盘螺、圆钢等建筑钢材,其用量基本占铁路建设整体用钢量的60%左右。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仅用于铁轨铺设的钢铁大概为1300万吨,除此之外,每年全世界铁路的2%~3%还需要更新,每一段铁路配套设施对钢铁需求的拉动也不可小觑。数据显示,每用1吨钢铁铺设铁路,就需要3吨~5吨钢铁用于与之配套的车站、路桥、隧道、电缆、机车等基础设施。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高铁走向国外市场后,后续的运营、车辆购置、设备更新维修、周边土地开发等都将带动未来钢铁的消费,尤其是优特钢的需求量将明显增加。诸如制造轨道交通车辆时,依据各个类型车辆的用钢特点,按中型车计算(长19米、宽2.8米、高3.8米),全钢车用钢量为25吨;不锈钢车用钢23吨,其中不锈钢为7吨;铝合金车用钢16吨,其中各类铝制合金为5吨。一般每公里城轨线路需6辆~8辆车辆,因此,地铁和轨道交通的车辆制造将消耗大量钢材。据业内专家统计,轨道交通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1.12万吨钢材消费。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逐渐开启,铁路建设行业的景气度将不断提升,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大战略更可谓是铁路用钢的“及时雨”。上海钢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章预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高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将为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以资本和技术输出为主的又一发展机遇。
目前,在52个亚投行成员国和地区中,除去发达国家和地区外,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26个,人均钢消费量为101.6公斤,粗钢消费量为2.7亿吨。2014年,我国对这2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钢材3448.86万吨,占这些国家和地区钢消费量的12.7%。未来30年,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均粗钢消费量若能达到目前世界人均水平235公斤,则将有3.6亿吨的增长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非“三网一化”等,使得钢材的需求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在南美洲和非洲一些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落后。因此,在其国内钢材产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现状下,进口钢材将成为促进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对于我国钢铁业和钢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国产钢材“走出去”,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