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寻机 陕北定会迎来一个“镁”好的明天

“危”中寻机 陕北定会迎来一个“镁”好的明天

  • 2016年07月21日 09:27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镁 金属镁 镁锭 硅铁
[导读]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曾经凭借能源开发领跑全省GDP增速的陕北,在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考验。如何在未来的五年补上发展短板、实现产业转型,是陕北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曾经凭借能源开发领跑全省GDP增速的陕北,在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考验。如何在未来的五年补上发展短板、实现产业转型,是陕北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经济短板:产业结构失衡、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产业结构太单一,延安是‘油’主沉浮、榆林是‘煤’主沉浮,现在石油、煤炭的价格跌下来了,陕北GDP增速自然而然就降下来了”,陕西永秀智库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教授白永秀说,“过去志丹、吴起、安塞等县,延长集团在县里每采一吨油给地方上交550元,像吴起、志丹等产油大县,一年延长集团给地方财政的贡献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家依赖这个依赖惯了,主动寻求创新、转型发展的劲头就不足了。”

对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一油独大”、“一煤独大”的境况,过去延安、榆林两市地方政府决策部门也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试图改变过,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

“穷则思变,现在煤炭、石油价格跌了,经济不景气,这对陕北来说,可能还是好事情。煤炭、石油靠不住了,吃不上饭了,才能迫使他思考——如何转型发展,摆脱资源依赖。”白永秀说。

除了产业结构的问题,陕北目前的大宗工业产品兰炭、金属镁、甲醇、聚氯乙烯等均处于低端、下游阶段,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榆林金属镁占国内产量的45%、全球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榆林金属镁依然难以掌握市场定价权,同时由于本土后续加工应用企业较少,优势产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也是陕北目前经济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省内兄弟工业城市宝鸡相比,宝鸡钛材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居全国之首,代表了我国钛材料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先进水平,被誉为“中国钛谷”。宝鸡钛材料及产品产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的80%、世界钛材产量的20%,产品出口占到全球的15%。建成了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实验中心。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内已聚集钛材生产、加工、贸易和流通企业400余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有1家,上亿元的企业有16家,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共同发展的局面。正是源于宝钛集团等一大批核心企业的助推,2015年,同样是全省重要工业城市的宝鸡经济保持了10.4%的高速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151.55亿元,增长11.3%。

对未来试图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陕北榆林、延安两市来说,宝鸡钛产业就是最可借鉴的例子。

“危”中寻机、实现转型“补短板”需多维施策

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陕北转型持续发展板块中,建设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示范区,成为陕北“十三五”转型发展的四大战略目标。

“我认为陕北‘十三五’发展要抓好‘一体两翼一支撑’建设。首先是要继续打造能源化工产业这个‘主体’,能源化工产业要升级、要深加工,要发展精细化工,关键是要有终端产品,不要只生产中间产品,要开发一种面向消费者在市场能卖出去的产品,要完善产业链,要实现能化产业和金融的结合,建设能源金融市场,实现现货和期货交易,在榆林打造一个全国煤炭交易分所,同时也要重视新能源发展。其次是‘两翼’,一翼是陕北的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另一翼是陕北的文化,陕北的文化产业潜力大得厉害。最后是‘一个支撑’,城市建设,重点要放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要注重城市品质和软件建设,例如榆林,要集中把市区搞好,定靖、神府各自要逐渐融为一体,南边可以绥德为中心聚集人口。”白永秀说。

“如何改变石油工业一业独大的畸形经济结构?不二法门是尽快培育若干个能够替代石油工业的接续产业。延安应该培育什么样的接续产业?第一,现代生态农业,特别是苹果业;第二,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旅游业。而其中最有前景的是旅游业。”民进延安市委副主委,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经济学教授徐长玉说。

“我们延安要像‘采石油’一样‘采文化’。若能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不仅会为延安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成为永续不竭的产业。”延安市政协委员、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孙文芳说。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陕北“十三五”转型持续发展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支持榆林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可再生能源等特色产业,支持延安发展载能工业、红色旅游、能源装备和新兴能源等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加快榆林、延安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农村新型社区四级城镇建设体系。积极推进延安国家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支持榆林“多规合一”试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打造陕甘宁蒙晋区域性中心城市。

愿景虽好,但如何能够“危”中寻机、实现转型?需要国家、省上的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更需要陕北延安、榆林两市干部群众的艰苦拼搏、长期努力。只有上下一心、综合施策,真正让陕北服下能够拉长发展短板的“补药”,陕北就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