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季度接近尾声,中国经济进入年中盘点时段。2017年中国经济前半年成绩如何,下半年将呈何种走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个6.7%,到第四季度的6.8%,再到今年一季度的6.9%,中国经济整体上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
就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稳定,经济结构向好,新一轮“区域振兴+改革+开放”的经济战略新格局正在形成。
观增速:经济增长稳定性增强
上半年中国经济见证了什么是“稳定性增强”。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和稳定性备受关注。一季度宏观数据超预期后,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当月增速出现了回落,而5月份中国经济继续向好,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确定企稳的信心。
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究竟“稳”在哪里?
前5月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就业稳定向好、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状况比较稳定。比如,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今年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而随着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整个经济的稳定性也在提升。
“201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可以用8个字形容:好于预期,结构优化。”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回升态势,之所以说“好于预期”,是因为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服务业是“稳的基础”,工业是“升的主因”。上半年服务业高位企稳,工业增长加快,且明显回升。
随着经济运行即将进入今年的“下半场”,多家机构也对未来经济运行进行了预测。各方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看好的趋势有其发展基础,随着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下半年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
“从目前态势来看,6月份继续延续平稳运行趋势,上半年经济增长在6.8%~6.9%左右。”潘建成预计,下半年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增长压力可能加大,但同时也有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支撑。“全年完成6.5%左右的增长目标应该没有悬念。”
中银国际首席宏观分析师叶丙南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短期内幅度仍相对平缓,预计全年经济增长6.6%左右。
看结构:结构更优含金量提高
在经济“稳”步前进中,经济结构调整不失为重头戏之一。
观察中国经济,总量固然重要,结构更为关键。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动能正在不断形成和扩张,工业由老化供给向中高端转移,经济增长模式中“服务+消费”进一步成熟,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不断提高。
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中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代替低端和传统产业,成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因素。新动能快速成长,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装备制造业增长10.3%,均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5%,增速快于全国投资13.9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经济增长动能已经在悄无声息地发生转变,从一季度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作用明显减弱,消费“主引擎”依然强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整体经济增速的6.9%。作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来源,第三产业对增长的贡献度达到61.7%。
从这些“点滴”亮点来看,中国经济尽管增速不如从前,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这说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能力增强了。
潘建成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构优化是另外一个特征。无论是工业、制造业还是投资、消费结构,都表现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趋势,经济增长的含金量逐渐提高。消费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增强。
“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推进,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煤炭、钢铁去产能在今年5月初已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和46%,补短板领域的投资力度在加大,区域经济不断协调发展……经济向好的趋势一直在延续。
望长远:经济战略现新格局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立足当下,也要放眼长远。
今年以来,中央作出系列重大政策部署:设立“雄安新区”;酝酿“粤港澳大湾区”;纵深推进“1+3+7”自贸区;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国企改革加速推进,七大行业中实施国企混改等。频频的动作可以看出我国这一轮新的战略布局。而发力点主要在区域经济振兴方面,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深化改革,这不仅拉动中国短期需求,还将提振潜在增长率。
“新一轮‘区域振兴+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这将形成经济新格局、带来新活力,将提升短期需求和长期增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认为,“雄安新区”设立有望拉动基建投资,对外开放有望激发服务业投资和外商投资以及拉动服务业出口,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继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后,服务业有望迎来黄金增长期。
潘建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对上半年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上半年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
这一切,都增强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远未达到“可以松口气”的程度。为此,“三去一降一补”仍需坚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要快马加鞭。
为此,潘建成建议,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与国企改革相结合;去杠杆与PPP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紧密结合;降成本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去库存与“分城施政”结合起来,避免开发商手里库存变成老百姓手里的库存。
在叶丙南看来,政策重点依然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度过转型阶段的政策主线,未来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重心需要转向制度变革,尤其是加快国有企业、服务业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国统筹,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 [责任编辑:liuzhengrong]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