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出炉之后,我国又将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提上日程。
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具体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此次会议提出,将目前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实施的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扩展到示范区,并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东中西部分城市建示范区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国制造2025”提出已逾两年。这两年来,我国制造业向好的局面持续增强。今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大幅上升至7.6%。在三大工业门类中,制造业增长还高于工业增加值整体水平,在6月同比增长8.0%。
在此前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来,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卡脖子”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明显提升,个性化定制、协同研发制造快速兴起。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为新引擎,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新旧动力转换,改变了此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不利局面。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并且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家级示范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推进“中国制造2025”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设立一批典型标志性项目和工程,二是选择部分城市试点。
辛国斌在上述会议上提到,城市试点示范开局良好,成都、宁波等12个城市和4个城市群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各试点城市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转型升级新路径新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此前的示范城市基础上,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部署创建国家级的示范区。李锦认为,级别的提升,意味着示范区能有更多自主权限和政策支持。
对于“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作用定位,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聚焦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开放合作、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与“互联网+”、“双创”结合,打造先进制造工业云平台,在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试。
支持示范区出台负面清单
“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将获得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将目前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实施的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扩展到示范区。
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加快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准入制度改革,支持示范区出台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经批准可将省级相关投资审批、外资管理、经贸合作等权限下放至示范区。全面实行企业“多证合一”。
“审批权限下放,能够激发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积极性,还能减少审批的时限,能让优质项目快速落地实施。”李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示范区在融资方面也能得到政策支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积极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集群发展搭建平台,统筹用好各类政府资金和产业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先进制造。
关于中国制造2025发展基金,辛国斌在上述会议上曾提到,各级政府层面都设立了很多产业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对于创新发展、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这个基础上要整合设立“中国制造2025”投资基金,以发挥它更多地吸引社会资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
另外,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在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时对示范区适当倾斜,支持利用老旧工业和商业设施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众创空间。
- [责任编辑:liuzhengrong]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