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
川经信冶建〔2017〕408号
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委: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要求,推进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经委党组同意,现将《四川省“十三五”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指南》。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11月10日
四川省“十三五”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指南
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是我省(四川,下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要求,推进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特制定本指南,指导实施期为2016-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长期不景气、金属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形势下,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发展,我省基本形成了产业规模适度、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善的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体系。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建设国内唯一的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必将推动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跨越发展。
1.产业规模适度。
2015年,全省粗钢产能3600万吨,钢材产能2900万吨,生铁产能2100万吨,铁矿石原矿产能20000万吨,铁合金产能230万吨,钒制品产能2.51万吨(折合为V2O5),钛白粉产能60万吨,钛材产能6000吨,单一稀土金属产能8000吨。
2.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钒钛钢铁产业向“精”“特”方向发展,利用含钒、钛钢铁新材料,先后开发出了百米高速铁路钢轨、家电用深冲钢板、汽车板、耐候钢、含钒高强度建筑钢材、含钒汽车制动鼓、高强度低合金钢锤头等含钒钛低(微)合金钢产品,技术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钒钛、稀土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钒电池、钒功能材料、钛化工和钛金属系列产品及稀土功能材料等深加工产品和应用项目得到进一步开发。积极推进钢铁去产能,“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共淘汰落后的炼铁产能358万吨,炼钢产能505.5万吨,铁合金产能59.4万吨,炼焦产能413万吨。2016年,全省又压减炼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420万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7.5万吨、炼钢产能77万吨;严厉打击涉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取缔利用中(工)频炉生产“地条钢”的违法违规产能。
3.节能减排再上台阶。
“十二五”期间,重点骨干钒钛钢铁企业普遍推广负能炼钢、蓄热式加热炉、热装热送、煤气和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余热余压发电(TRT)、捣固炼焦和干熄焦、烧结机烟气脱硫等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攀西地区抓好钒钛磁铁矿低品位矿、表外矿、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的配备,加大监管检查和考核的力度,提高了能耗和排放计量检测的准确性。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促进了节能环保指标的优化,全省钒钛钢铁产业单位能耗大幅降低。建成一批矿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重大工程,矿区生态保护进一步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园区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0%以上。
4.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搭建多层次、多方式的技术创新平台。先后建成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CNAS检验认可国家实验室、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搭建了四川省分析检测平台攀西分平台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钒钛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级技术创新联盟和四川省钒钛产业协会等。
科技创新再获突破。攀钢集团公司高速铁路钢轨平直度控制技术研究获2011年国家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氧化钒清洁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和烧结烟气高效脱硫工艺装备集成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分别获2012年和201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达国际先进水平。攀钢钒业成功突破宇航级钒铝合金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试制的宇航级钒铝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到2015年,攀西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的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了75%、50%、22%以上,规模化回收利用铬、钴、镍等主要伴生金属初建成效,钒钛磁铁尾矿中钛回收率达30%以上。乐山盛和稀土少铈氯化稀土、氟化铈一步生产法和四川元泰达超大规格闭孔泡沫铝全自动生产新技术分别获2012年和2014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5.企业联合重组有序实施。
2014年对钢铁行业整合重组,推动25户地方钢铁冶炼企业的兼并重组。龙蟒钛业和河南佰利联联合重组为亚洲第一大钛白粉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50万吨以上。钢城集团收购控股柱宇钒钛公司和卓越钒钛公司,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由四川江铜稀土等6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四川金攀西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了中铝四川稀土有限责任公司。
6.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攀钢钒钛产品、钢轨、家电板、无缝钢管、高温合金等多项拳头产品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攀枝花牌铁路用钢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树立了重轨世界第一品牌形象。川威集团“川威牌”钢材是国家免检产品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历届均获得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等。成都光明镧系光学玻璃产销量世界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偏低,利用水平不高,钒钛磁铁矿与进口矿性价比优势逐步减弱。
二是科技攻关亟待突破,科研资源效用有待提高,实现钒钛磁铁矿清洁高效利用、提高钛资源利用率及利用水平、钛精矿高效清洁制取用于氯化钛白和海绵钛生产的高品质富钛料关键技术,促进钢钛结合、钛合金进入高端应用领域等技术瓶颈均未获得根本性突破。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配套不完善,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不强。产品结构与地区需求结构不匹配,且区域品种结构优化空间有限。钛产品中高端路线未完全打通,钛及钛合金用途有待拓展。
四是装备水平总体不高,工艺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省内钒钛钢铁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低限附近的高炉、转炉、电弧炉较多,面临装备升规、工艺升级的巨大压力。
五是面临向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转型的压力。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较为特殊,杂质多、难冶炼、难分离,矿物中含硫高。钛白产业仍以硫酸法为主,氧化钒生产仍以钠盐法为主,三废排放量大,处理费用高。
六是产品质量与国际产品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内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尚未构建。另外,钢铁产品除攀钢有板材、高速重轨、特钢等高档产品以外,其余大部企业都以建材为主;龙蟒和攀钢的钛白产品质量在国内为优质产品,但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一定距离;稀土高附加值产品还比较少。
七是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以粗加工和中低端材料为主,因区位劣势和物流成本高、电价高、融资难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面临的形势。
1.机遇。
宏观环境方面,“信息经济”有望成为新亮点。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钢铁、钒、钛及稀土电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与钢铁、钒、钛、稀土等结合,一方面提升工业生产流程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流程制造业的成本、提高效率、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变革,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
技术支撑方面,随着世界各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政策环境方面,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钢铁产能转移、“互联网+”等重点战略举措,对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提供了新旧动能置换的良好政策环境。
资源环境方面,资源的战略地位不可取代。我省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6%,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6.4%,稀土、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攀枝花己成为全国单个城市钛企业密集度最高、钛产品品种最多、产能最大的城市。钛原料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钛白粉占全国产量的15%以上;钛渣冶炼技术处于亚洲领先地位,钛原料生产能力位居全亚洲之首,钛精矿、钛渣等已有一定的定价权。
2.挑战。
全国化解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工作进入深水区,任务更加艰巨。我国钢铁产业自2011年第三季度起就进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已经持续多年,“十三五”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据相关资料测算,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不到70%,距离合理水平有较大差距。随着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工作的推进,现有措施的压减空间已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问题积累的风险逐步提高。
企业经营困难、资金断链风险加大。钢铁、钒、钛、稀土等产品的价格经历了2013-2015年的历史低位时期,龙头骨干企业前期亏损严重、债务负担沉重,加上融资难,资金断链风险较大。
环保治理保持高压态势,给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钢铁行业是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2015年我国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政府追责、公益诉讼、按日无上限记罚、责任人刑事拘留等举措。与此同时,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大幅提高。由于我省钢铁企业环保装备不足,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治理的新要求,须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钢铁、钒、钛、稀土产业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特别是随着德、美、日、英、法等国发布振兴制造业的计划或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必将大大提高老牌强国的钢铁、钒、钛、稀土产业竞争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紧抓全球产业再分工的机遇,利用局部钢铁、钒、钛、稀土需求增长加快、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等,积极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特别是不断出现的国际贸易摩擦,钢铁、钒、钛、稀土产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的严峻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紧紧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及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的重要机遇,牢固树立和切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兼并重组、产能置换、节能减排、市场开拓、智能制造等为工作重点,推动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规范发展、转型发展,加快重点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做优钢铁,做强钒钛,做精稀土,推动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迈,建成世界级的钒钛、稀土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投紧密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格局创新、发展平台创新。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钒钛稀土新材料及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行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薄弱环节科技攻关和项目引进,推动产业配套发展、成链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省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坚持外向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优势产品“走出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分工体系;推动国外先进工艺、技术、管理体系“引进来”,促进重点优势企业装备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
坚持转型发展。过去靠资源、资本粗放型投入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新常态”的发展要求,积极推动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资本粗放型向技术主导、质量为本、效益优先转变,通过重组整合提升装备水平和产品结构,实现全行业转型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装备和产能,通过产能置换提高装备水平,积极消纳库存,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研发高端产品,提高应用水平,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经济增长目标:“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020年规模以上钢铁钒钛及稀土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2.结构调整目标:通过大力发展钢铁、钒、钛、稀贵金属产品及深加工产业,形成钛精矿600万吨/年、钒制品7万吨/年(折合为V2O5)、钛白100万吨/年、海绵钛6万吨/年、钛锭6万吨/年、钛材1.5万吨/年、粗钢3200万吨/年以内、钢材3000万吨/年以内、生铁2000万吨/年以内、特色机械加工产品2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稀土矿开采控制在5万吨/年以内,冶炼控制在4.5万吨/年以内。
3.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目标:重点突破攀西矿制取富钛料、氯化法钛白、低品位矿高效利用、非高炉冶炼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钒电池、高钛型高炉渣回收利用等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4.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铁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钒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钛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30%,稀土矿山资源回采率大于80%,分离企业资源回收率高于94%,金属冶炼企业资源回收率大于95%,规模化回收利用铬、钴、镍等主要伴生金属。钒钛磁铁矿尾矿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5.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目标: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达到600公斤标煤以下,吨钢耗新水降到3.5吨以下,水重复利用率90%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4%,确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节水目标。
三、产业布局及发展重点
(一)产业布局。
1.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重点打造两大基地:做大做强攀枝花钒钛铬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凉山钒钛稀土产业基地。
着力建设六大园区: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凉山稀土科技产业园、德昌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雅安汉源石棉工业园。
2.大力发展成德绵眉乐深加工高端制造产业区。
依托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等市已有的高端材料及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形成钒钛、稀土、钢铁深加工基地;推进短流程钢铁企业整合重组转型发展;做强做大绵阳江油特殊钢制造基地。
3.推动乐达内产业区转型。
推进乐山、达州、内江、泸州、遂宁、雅安等市钢铁、钒钛、稀土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步伐,努力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二)重点产业链。
支持发展绿色产业链、高端产品,以钒、钛、稀土、钢铁为主的钢铁新材料产业链、以钒钛合金为基础的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产业链、以海绵钛为基础的钛材产业链、钛化工产业链、钒制品产业链、稀土产业链、资源高效开发与循环经济产业链。
1. 钒、钛、稀土、钢铁为主的钢铁新材料产业链。
通过钒、钛、稀土应用在钢铁中来改善钢的性能,形成钒、钛、稀土钢铁新材料。基本产业链为钒钛磁铁矿—钛渣、铁粉—钒钢、钛钢、稀土钢—钢铁材料。
|
2. 钒钛合金为基础的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产业链。
主要通过提取钒和钛,形成钒钛合金,生产用于飞机机架、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壳体、飞船蒙体、汽车零部件等。其基本产业链为钒钛磁铁矿—钒钛合金—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零部件。
|
3. 海绵钛为基础的钛材产业链。
主要通过海绵钛熔炼、锻造,形成钛加工材料,基本产业链为高钛渣—海绵钛—钛材。大力发展钛棒、钛丝、钛环、钛管、钛板、钛合金等钛材产品。拓展钛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高钛医学器材的质量。
|
4. 钒制品产业链。
基本产业链为钒钛磁铁矿-钒渣-氧化钒(精细化工产品)钒氮、钒铝、氮化钒铁、钒电池电解液、含钒催化剂。大力发展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拓展钒的应用领域,研发精细化工产品。
|
5. 钛化工产业链。
优化钛化工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加大钛化工清洁绿色公益技术攻关力度,发展低成本大规模氯化钛白制备技术,循序渐进推进氯化钛白产业体系建立,防止钛白产业体系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
|
6. 稀土产业链。
高端磁性材料产业:氧化镨钕-金属镨钕-镨钕铁硼-永磁体-微特电机-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
光学材料产业:高纯氧化镧-镧玻璃-镜头-相机、扫描仪等;
发光材料产业:稀土矿-稀土氧化物-发光材料-LED和节能灯等光源-显示器件、照明器件-照明灯具、家用电器、移动终端等;
新能源材料产业:镧铈混合稀土金属-储氢合金-镍氢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等;
稀土催化材料产业:硝酸铈锆、硝酸镧-储氧材料-催化燃烧、催化净化、原油裂化稀土催化剂-机动车尾气净化器等;
抛光粉材料产业:氧化铈-光学镜头、液晶显示屏用抛光粉等;
稀土特殊助剂:混合氯化稀土-稀土治污活性剂、各种农用稀土等;
稀土合金:稀土合金-金属表面处理-冶金、汽车、航空行业等应用。
|
7. 资源高效开发与循环经济产业链。
主要由矿山采选、焦化、铁合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等环节构成。
|
(三)重点企业。
大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产能置换等措施整合优势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1. 培育钢铁龙头企业1家,即攀钢集团;骨干企业6家,即川威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集团、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团、金广集团、重钢西昌矿业。
|
2. 培育钒钛龙头企业2家,即攀钢钛业公司、攀钢钒业公司;骨干企业8家,即龙蟒矿业、昆钢云钛、宜宾天原、安宁铁钛、东方钛业、钛海科技、兴中钛业、大互通钛业。
|
3. 培育稀土龙头企业3家,四川稀土产业集团、盛和资源控股公司、四川江铜稀土集团;骨干企业四川万凯丰、乐山锐丰、茂源稀土、德昌志能、成都银河磁体、四川润和、绵阳西磁、新力光源、成都光明光电集团公司、德昌志能稀土、冕宁方兴稀土。
|
(四)重点产品。
发展中高端用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推进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促进绿色发展。
- [责任编辑:Wang Linyan]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