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
用制度形式固化套期保值业务管控体系
今年以来,在贸易摩擦加剧、美元不断走强的影响下,与国外联动性较高的有色金属市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镍作为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的品种,现货企业的避险意愿极为突出。
与铜、铝、铅、锌等基本金属不同的是,镍期货上市后主力合约的移仓规律形成了“1—5—9”月的轮转格局,给产业客户的风险对冲和套期保值业务带来了不便。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套保,上期所从去年9月开始采取多项措施提升镍期货合约的连续性。
镍期货合约连续性改善为套保添色
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在镍期货上降低非“1—5—9”月合约交易成本、引入交易商机制等措施,镍活跃合约按“1—5—9”月跳跃轮换的固有预期被成功打破,初步形成了按“1—3—5—7—9—11”月轮换的节奏,镍合约的连续性显著提升,产业客户套期保值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沪镍原1、5、9月以外月份合约的活跃度明显上升,合约成交和持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客户参与度大幅提高,现货企业的套保意愿也更加积极。
企业稳健经营离不开期货市场
值此时机,为促进行业产业间交流,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9月12日至14日,2018上期所第四期(镍)产业培训基地活动拉开帷幕。期货日报记者跟随上期所调研团队来到“镍都”金昌,走访了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第三大铜生产企业——金川集团公司。
1958年,金川镍矿被意外发现,并作为世界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闻名于世。随后,金川集团因矿而立,逐步发展成为以矿业和金属为主业,集采、选、冶、化、深加工于一体,工贸并举、产融结合的跨国集团。
金川集团市场部总经理蒋永胜告诉记者,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意识到利用期货市场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对于跨国经营的有色企业而言,通过在境内、境外期货市场积极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可以更加有效地熨平市场价格波动,锁定原材料成本和生产加工利润,实现公司的稳健经营。”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金川不仅是上期所的创始会员单位,同时也是中国首批取得可开展境外(LME)期货业务资质的10家单位之一。经过逾十年的实践结合,公司的期货业务与主营业务已经密不可分,具备统筹利用境内、境外期货市场,妥善管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据相关业务人员介绍,目前金川的期现业务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有效结合。首先,利用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指导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公司主营的镍、铜及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等原料采购、产品销售进行定价;其次,公司所属各经营主体会根据各自的产销计划,开展镍、铜等品种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以对冲价格风险,稳定生产经营;再次,公司所属的各贸易类子公司会在开展套保的基础上,结合现货点价情况,适时引入基差交易,强化套保最终效果;最后,公司会在镍、铜等金属产品仓单上进行交割,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流通效率,实现快速变现。
此外,金川集团控股的金川迈科公司作为上期所首批产业客户做市商,也在积极参与镍期货合约的做市交易,带动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提升了沪镍1807等合约的活跃度。
健全套保机制
“在早期接触期货市场时,公司曾因对市场认识不足而走了一些弯路,也交了不少因投机造成的学费,在痛定思痛中逐步建立了正确的套保理念。”在蒋永胜看来,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要以开展套期保值为目的,绝不能变套保为投机。
他表示,企业想要最终实现套期保值的目标,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科学的业务管控体系、规范的组织管理和业务运行机制,确保业务执行依法合规。最后,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管控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体系,固化业务管理机制,确保业务开展有规可依。
2016年,金川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创设了新的套期保值业务管控体系。以“严格保值、严禁投机、合规操作、监督制衡”为管控原则,按照套期保值业务“集中决策、统一管控、分布保值”的层级管理体系,以及业务运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管控职能的分工制衡模式,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套期保值业务管控体系。并在最后采用制度的形式将套期保值业务管控体系加以固化,建立了由一个规定、三个办法、三个规则、一个手册共同构成的套期保值制度体系。
“同时在套期保值业务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会在各个环节贯彻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强化对关键业务环节的有效管控,确保业务的规范有序运行,以达到套期保值业务风险分散可控、职能监督制衡、敞口分布保值、业务与服务分离、保值合规有效的组织化控制目标。”蒋永胜说道。
在正确的套保理念指引及完善的套保体系规范下,今年1—8月,金川累计成交铜期货48295手(其中,境内45701手,境外2594手),镍期货5056手(其中,境内4224手,境外832手),期现冲销后的综合损益为盈利4912万元,达到了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目的。
(转自期货日报)
- [责任编辑:王可]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