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从2014年起,全球最大不锈钢生产企业的称号,一直被青山实业牢牢攥在手里。2019年,其不锈钢产量占到中国的42%、全球的23%。位于金桥开发区的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信”),正是青山实业国际化战略突围与运营的前线指挥部。
目前,鼎信已形成了以不锈钢产业为核心,从上游原材料开发投资、全球采购、海运物流,到不锈钢制品加工、国际贸易等完整的不锈钢生产经营供应链,以及与之配套的生产服务体系。
在浦东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在鼎信成立之前,青山实业主要以国内经营为主,国际化业务极其有限。
青山实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浙江温州,利用废旧钢材进行再冶炼,生产不锈钢棒、线、管材。然而钢铁产业的一般规律,是上游原料产业利润最高,中游炼铁和炼钢次之。下游热轧和冷轧环节不仅利润低,还容易受到产业链中上游的约束。
这让公司管理层逐渐意识到,要在行业里持续生存下去并实现更好发展,必须向上游拓展。不锈钢生产所需最重要的原料是金属镍和铬,这两种资源在中国都很缺乏,大型不锈钢生产厂家要想确保长久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出去”落实资源。
天然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有优秀的人才集聚,这些综合优势让青山实业将目光投向了浦东。2007年,鼎信作为青山实业海外运营的总部,在浦东注册成立,为整个集团打开了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扇门。
“这里不仅是我们的总部平台和对外窗口,还是融资和融智的平台,以及信息和服务的平台。” 鼎信总裁王海军说,立足浦东大平台,鼎信大踏步地迈入了国际化经营的新阶段。
资源+技术,开创不锈钢生产新时代
2008年对鼎信来说是一个重要年份,金融危机为他们创造了“走出去”的绝佳条件。
当时,全球市场镍价下跌了一半还多,上游不少镍矿主的经营难以为继,开始降价抛售。一个偶然的机会,鼎信得知印尼一家华人企业手里有一片比较大的镍矿资源正在寻找买家,便立马跟进,由公司最高层亲自带队到印尼现场尽职调查。
“其实对这片矿产资源感兴趣的竞争者很多,既有国际巨头,也有国内央企,还有行业排名靠前的民营企业,但大多数都是中层人员去现场考察,回来逐级汇报,决策周期很长。” 王海军说,相比之下,鼎信的主要负责团队冲在了国际化扩张第一线,大大提高了决策速度,“从一开始接触到最终决定收购,我们整个决策周期一共只有45天。”
有了资源,鼎信配合青山实业的生产企业还在生产技艺上不断寻求突破。原来不锈钢生产必须分别经过矿热炉(RKEF)冶炼镍生铁和氩氧炉(AOD)冶炼不锈钢这两道主要工序,青山实业大胆设想并仔细试验,尝试将两道工序通过热装热送组合成一体化的生产工艺。2010年,这项创新的生产工艺被攻克,开创了世界不锈钢生产的新时代。
2012年起,鼎信开始在印尼镍矿大规模建设基于RKEF+AOD全新工艺的不锈钢工厂。凭借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经过5~6年的密集建设,一座全产业链、全流程覆盖的镍铁不锈钢一体化、年产300万吨的不锈钢工厂全部建成投产。
该工厂是迄今全世界流程最先进、生产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不锈钢工厂。
打造“一带一路”示范合作项目
实际上,在鼎信之前,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曾经获得过印尼这片矿产资源的开发权,让必和必拓最终决定退出的重要原因,是当地缺少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鼎信也尝到过交通不便的“苦头”:这片处在原始森林中的矿场,没有电,没有通信信号,甚至连路面稍硬点的公路都没有。鼎信团队第一次去实地调研,不仅辗转了多个机场,最后180公里的路程更是足足用了13个小时才抵达。
但是鼎信的努力,让当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原本没有任何基础设施的荒岛上有了电站、码头、酒店、学校、医院甚至机场等一应俱全的大型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为印尼人民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万多个、间接就业岗位5万多个,带动了当地教育、医疗的发展,并通过退采还林、矿区复垦、环保投入等举措为保护当地生态献力。
这一项目也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肯定,现已升级为中国和印尼政府间合作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成为“一带一路”示范合作项目。未来,鼎信会在已经投资了80亿美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
“不锈钢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美观度,目前的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大,比方说生活供水的管道改造,就能带来无限想象。”谈及鼎信下一步的发展,王海军说,在建设和经营印尼生产基地的同时,鼎信还会在全球其他地区贯彻落实青山实业的战略布局规划,目前已进入非洲和印度收购矿山,并建立原材料和不锈钢生产基地,“青山实业的跨国经营规模目前已经占到总经营规模的1/3以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鼎信还在大力推动和实施对海外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和利用,进一步提高矿产利用率,以及寻求更高附加值的产品。目前,基于全新生产工艺的把低品位红土矿里的镍、钴提取出来作为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用的原材料生产项目已紧锣密鼓规划和实施当中,青山实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打造出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储能系统的新产业。
(转自网络)
- [责任编辑:王可]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