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
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下降至1.06亿吨,相比年初下降15%,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铁矿石库存下降原因有二:
从需求端看,中国疫情平稳,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加快,再加上新基建拉动,铁矿石需求大增。
从供给端看,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巴西,疫情爆发,发运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供给不足。
中国的铁矿石,主要进口自澳大利亚和巴西。
站在这两个国家背后的,是4家铁矿石生产商。即所谓的“四大矿山”: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以及FMG公司。
这四大矿山的铁矿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近60%,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铁矿石供应。
中国冶金报发布的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在1996年至2017年间,全球粗钢产量从7.48亿吨增加了126%到16.91亿吨,产业链总利润额从540亿美元增长150%至1350亿美元。
同期,钢铁生产商分得的利润由437亿美元减少20%到351亿美元,铁矿石和焦煤生产商的利润则从103亿美元暴涨870%到999亿美元。
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同比微涨0.5%,金额却剧增36%,多花了1800亿元。
中国的铁矿石供给,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用量有保证,不能断货;二是价格合理,不能太贵。
中国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其一,增强议价权。
虽然四大矿山垄断了供应,但中国毕竟是最大的需求方,为什么在价格谈判上占不到便宜?
简单来说,就是不团结。
以前,中钢协代表行业与三大矿山谈判,还没谈出结果,国内中小钢企已经各自签约了。
各自为战,结果只能是,被各个击破。
现在不同了。中国拉开了钢铁行业整合大幕。标志性事件,是宝钢与武钢正式合并。
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
钢铁行业整合,既是为了去产能,提升竞争力,也有利于增强单个钢企的议价权。
其二,优化定价机制。
201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铁矿石期货。2018年,又正式实施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
数据显示,2017年,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单边成交量3.29亿手,已成为全球成交规模最大的铁矿石衍生品市场。
通过引入境外交易者,尤其是国际矿山等产业客户,有助于完善中国铁矿石期货交易者结构,也能够促进了国际铁矿石贸易定价机制的优化完善。
其三,供给多样化。
要想解决铁矿石的供给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铁矿石。
这方面,日本是中国的榜样。在澳大利亚、巴西,新日铁、三井、住友、伊藤忠等日本企业,参股了大量的矿山。
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既保障了自己的资源供给安全,还实现对铁矿石价格的对冲,获取最大收益。
自2003年后,中国企业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并购矿山资源。遗憾的是,失败居多。
十一五期间,中企海外矿业并购的失败率超过95%。比如,2012年,中冶对澳洲兰伯特角铁矿项目等烂摊子买单,亏损近70亿。
也有好消息。魏桥等中企联合体拿下几内亚全球最大铁矿石项目的开发权。
虽然道路曲折,但供给多样化这条路,必须坚持下去。
内容来源:正解局(选摘)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kangmingf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