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强:中国钢铁或将呈现145N总体格局

张龙强:中国钢铁或将呈现145N总体格局

  • 2021年02月22日 09:29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钢铁,粗钢,钢铁企业,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中国钢铁行业,邢钢
[导读]??十四五”开局之际,中国钢铁行业联合重组呈现出新特点。
中国铁合金网讯:
  ??十四五”开局之际,中国钢铁行业联合重组呈现出新特点。2021年1月28日,陕钢集团等陕晋川甘论坛区域内6家单位9家钢铁生产企业注册成立了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涉及总产能超过6000万吨,“十四五”中国钢铁行业区域重组的大幕拉开。2月1日,中国宝武托管昆钢,在实现“亿吨宝武”目标后,以实际行动向“2亿吨”目标进发;2月10日,建龙集团正式托管邢钢,建龙集团产能增至约4000万吨。中国钢铁行业正在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利用当前有利的兼并重组重要窗口期,积极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以及区域性、战略性重大兼并重组,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钢铁行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一、联合重组势在必行
(一)联合重组是全面达峰背景下的必由之路
  笔者在2021年1月12日《世界金属导报》“中国钢铁将迎来‘三个全面’的关键十年”文章中做出了“三个全面”的论断,即未来十年,中国钢铁工业将迎来钢材消费、污染物和碳排放全面达峰、全面建成钢铁强国和全面引领世界钢铁。在碳达峰目标约束下,2020年12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全面达峰的主要表现有:一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将倒逼钢铁行业减量调整再升级;二是经济稳步增长带动钢材消费升级并逐步达峰;三是人均粗钢表观消费水平显示我国钢材消费峰值将至。2020年底,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钢铁行业要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综合来看,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碳交易成本压力下,钢铁行业减量、调整、升级势在必行。
  通过研究分析全球主要产钢国的钢铁发展历程可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主要产钢国在粗钢产量达到峰值后,钢铁生产和消费出现不同程度萎缩,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话语权,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粗钢产量前五家钢铁企业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50%。因此,联合重组是我国钢铁行业全面达峰背景下的必由之路。
 
(二)联合重组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我国粗钢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在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方面建设需要的同时,也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安全和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以中国宝武为首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通过横纵联合重组实现跨地区、全产业链布局,充分释放规模效应,以挖潜提存量、以联合谋增量,以高市场占有率重塑行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大型钢铁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实施网络化工厂布局和一体化管控,显著降低劳动力成本,必然会进一步挤压区域性钢铁企业和中小型钢铁企业市场空间。因此,同一销售半径范围内的钢铁企业抱团取暖已经成为捍卫固有市场领地、增强话语权、提高生存能力的现实选择。
 
(三)联合重组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
  “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化解超过1.5亿吨的过剩产能、出清超过1亿吨的地条钢,实现从产能总量上的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总体扭亏,企业经营效益好转,市场经营秩序持续改善。但是,淘汰了大量落后钢铁产能的同时,部分升级装备产线仍以生产普通钢材为主,与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些背离,也不符合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
  进入“十四五”,中国钢铁工业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钢铁产业体系,促进钢铁行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为全面建成钢铁强国打下坚实基础,需要钢铁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竞争力显著增强,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强调要素配置的合理化、精细化和最优化,而联合重组可快速、有效实现区域内、企业间要素共享、优化布局和再分配。例如,联合重组可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生产布局、降低生产成本、强化核心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等,是快速推进要素最优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联合重组助力需求侧管理释放市场潜力
  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这体现了新发展格局对经济工作的内在要求——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行之有效的需求侧管理与之呼应。在新发展格局之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更多地发挥内需作用。而国内大循环要保持畅通,就要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在钢铁行业全面达峰的背景下,不仅面临减量的压力,更要解决结构性问题,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有助于减少同质化竞争、无效和低端供应,凝聚力量开发新需求,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整体效益,助力需求侧管理释放市场潜力,主要体现在钢铁产业延伸和产城融合等方面。
 
(五)联合重组将加快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同时还可能面临更多来自“碳经济”的国际挑战,加快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一方面将加速推动钢铁行业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和使用低碳能源,迅速实现钢铁产业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另一方面促使钢铁企业主动创新,摒弃高碳排放产品和业务,研发深度脱碳、零碳技术。在低碳转型的大潮中,通过联合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有助于聚集合力开发低碳工艺,从根本上实现低碳转型,并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业很难有能力独立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更难以个体存在实现碳中和,或将在行业低碳转型中被淘汰。因此,联合重组将加快推动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全面建成钢铁强国。
 
二、中国钢铁重组格局预判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钢铁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必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号召力、品牌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进而推动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5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力争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国企改革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国宝武在中国钢铁行业联合重组中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区域性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也已拉开帷幕,同时,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式重组正在推进中。
  根据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整体布局情况和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并参考和借鉴国外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联合重组经验,“十四五”期间,中国宝武继续推进联合重组,规模剑指2亿吨,区域性重组,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将呈加快趋势;抱团取暖的区域性重组方面,西北地区已先行一步,东北地区、北部湾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环渤海地区均具备区域性重组的特征,重组规模均可达到8000万吨左右;此外,以河钢集团、沙钢集团、建龙集团和首钢集团为主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规模均在3000万吨以上,德龙系钢铁企业(德龙钢铁+新天钢集团)产能已达3000万吨左右,均有实力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布局。因此,“十四五”末,在中国宝武规模达到2亿吨、区域性重组顺利推进、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积极重组布局的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完成CR5达到40%的目标是大概率事件,为全面建成钢铁强国和全面引领世界钢铁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联合重组的进一步推进,到“十五五”末,预计全国将形成145N的总体产业重组格局,即:1个中国宝武(规模在2亿吨左右)+4个区域集团(规模在8000万吨左右)+5个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规模为4000-8000万吨)+N个“专精特新优”企业,产业集中度(CR10)达70%以上。
 
(一)1个中国宝武,体现国家战略
  “十四五”期间,中国宝武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高科技做强,实现技术引领;实施联合重组“超亿吨宝武”规模引领工程,以高市场占有率重塑行业发展格局,产能规模预计将达到2亿吨。中国宝武作为中央企业,国企改革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更多的是体现国家战略,中国钢铁引领世界钢铁的企业名片。
 
(二)4个区域性钢铁企业集团
  4个区域性钢铁企业集团,每个集团产能规模在8000万吨左右。
  (1)西北地区:2021年1月底由陕钢集团、山西建龙、山西晋南钢铁、山西晋城钢铁、山西高义钢铁、山西建邦6家单位发起组建的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联钢”),包含9家钢铁生产企业,钢铁产能超过6000万吨。从产品结构看,6家企业主要以钢筋、线材、棒材等建筑用钢材为主,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因此,西北联钢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增进经营效率,形成市场和技术合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应,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西北联钢的企业构成更像是“秦晋之好”,西北地区还有包钢、酒钢等钢铁企业,而取名西北联钢体现了更长远的区域发展战略。西北联钢的成立,顺应西部钢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进经营效率的大势,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应,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是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需要,更是西部钢铁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面对区域内钢铁产业供需矛盾突出的基本现实,西北联钢将为我国西部打造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生态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格局做出积极的贡献。
  (2)东北地区:主要涉及鞍钢集团、本钢集团、营口中板、凌源钢铁等,总产能6000万吨以上。鞍钢和本钢重组由来已久,“十四五”期间,东北振兴依然是国家战略,但鞍钢和本钢将面临比“十二五”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一是区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以建龙集团为代表的民营钢企(包括吉林鑫达等)已在东北布局,中低端产品成本优势明显,中高端产品将面对首钢通钢、东北特钢以及环渤海地区钢企集群的竞争压力;二是国际竞争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和RCEP协议生效并逐步落地,东北地区钢企还将面临日本、韩国的中高端产品和东南亚、俄罗斯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因此,东北地区钢企的区域性重组是激烈市场竞争格局下的现实选择,尽早行动或可占得先机。
  (3)北部湾地区:主要涉及防城港、北海、钦州、柳州、梧州、玉林等地区,主要企业有柳钢、盛隆冶金、北港新材料、梧州永达等钢企和在建钢铁项目,主要面向北部湾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市场。由于中国宝武已布局广东和云南,北部湾地区钢铁产能置换项目相继投产后,再加上受东南亚进口钢材已是零关税的影响,“十四五”中后期,北部湾地区钢铁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区域性的软性结盟和联合重组是大势所趋。
  (4)长三角地区:主要涉及永钢、中天、南钢、镔鑫、联鑫等,除服务长三角城市群外,由于航运便利,产品也向内陆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辐射。但该地区也存在产品同质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再加上中国宝武在该地区的布局较为充分,因此,“十四五”后期或有区域性重组的可能。
  另外,环渤海地区也具备相关条件,涉及主要企业有津西钢铁、日照钢铁、新华联合冶金、瑞丰、天柱、九江线材、河北鑫达、东海特钢、东海钢铁、港陆、秦皇岛宏兴等,该地区民营钢铁企业众多,中低端产品同质化,是全国钢铁竞争非常激烈的地区之一,近年虽有松散型联合重组,但实质性整合进展缓慢。同时环渤海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在碳达峰约束下,低碳转型压力较大,通过联合重组,凝聚市场和技术合力是快速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预计“十四五”中后期环渤海地区钢铁企业区域性重组会有所进展。
  总体来看,“十四五”期间,市场竞争压力,绿色低碳转型是区域性钢铁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上述地区都有区域性联合重组的可能。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推进区域性联合重组,可以“化敌为友”,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绿色低碳转型挑战。当然,区域性重组不可能一蹴而就,会经历由松散到紧密再到实质性重组的历程。
 
(三)5个跨地区跨所有制大型企业集团
  5个跨地区跨所有制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每个集团产能规模在4000-8000万吨(当然,不排除再出现一个亿吨级大型企业集团,如建龙提出“未来5年实现建龙集团钢铁板块1亿吨的目标” )。
  从目前钢铁企业的产能规模来看,河钢集团、沙钢集团粗钢产量均超过4000万吨,建龙集团、首钢集团为3000~4000万吨,均具有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特征。其中河钢集团在国内更具区域性,但是国际化程度更高;沙钢集团近年来进军优特钢领域,更注重专业化;建龙集团是典型的跨地区、跨所有制扩张,同时兼顾横纵向和全产业链布局及国际化特征。此外,德龙系钢铁企业(德龙钢铁+新天钢集团)产能已达3000万吨左右,具备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潜力;湖南华菱集团如进一步实施省外布局,也可在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N个“专精特新优”企业
  N个“专精特新优”企业,主要指若干个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和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为特点的中小企业集团,着重强调专业化生产、精细化服务、高市场占有率、产品高附加值、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好成本控制能力。如中信特钢集团、青山集团等复合型企业集团;石横特钢、方大特钢、济源钢铁、龙腾特钢、永兴特钢等专业化生产企业,企业规模不大,但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还有无缝管、不锈钢、特殊钢以及产业链延伸相关企业,更侧重服务的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N个“专精特新优”企业是对上述1+4+5大型钢铁集团以外市场的有益补充。
 
三、结语与建议
  联合重组,尤其是区域性联合重组,是钢铁行业加快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必将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带来相应变化和影响。但是,联合重组不是“拉郎配”,中国钢铁行业更需要的是对重组双方都有利、能实现优势互补的实质性联合重组,不是为了片面追求产业集中度进行的形式性联合重组。联合重组必须服从于行业形势、市场状况和企业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是促进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市场话语权、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全面建成钢铁强国和引领世界钢铁夯实基础。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建议积极鼓励和引导钢铁企业进行实质性联合重组,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增强话语权、加强资源保障能力,掌握市场主动权,提升抗风险能力。同时也要避免盲目追求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牺牲或吞噬一些“专精特新优”企业。
  对于钢铁企业,建议准确把握相关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做好战略研究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联合重组和混改大潮中来,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拓展生存空间,在横向联合重组的同时,也要注重纵向延伸,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来源: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
  • [责任编辑:wenxin]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