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
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国家战略、全球共识。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彰显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也是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做出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并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电为主体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输配用各环节的功能定位和特性将发生重大调整。
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类型。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4541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长307.3%;发电量633亿千瓦时,比“十二五”末增长198.6%。其中,光伏发电、风电装机分别位列全国第一位和第五位,利用率达97.8%以上。
山东省电力系统迫切需要系统的转型升级。随着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高,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征,运行特性发生根本改变,现有的电力系统无法支撑新能源的巨量接入。需要依托技术升级和电力规划设计、标准体系、调度运行、生产运营管理等整个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内外统筹,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
山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压力较大,必须寻找一条科学路径,兼顾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山东省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然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4亿吨标准煤,占全国8.5%,居全国第一;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8%左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偏煤、偏重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煤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67.3%、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0和16个百分点。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4%。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电力行业要承接交通、建筑、工业等领域转移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压力巨大。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形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更好的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山东省能源局编制完成《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从可再生能源开发、消纳、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二十条支持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内外统筹拓展可再生能源开发空间、多措并举保障可再生能源集中消纳、改革创新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就近消纳、放管结合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根据《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山东“十四五”将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计划,以光伏发电、风电为重点,以生物质、地热能、海洋能等为补充,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
按照内外统筹的原则,“十四五”期间山东积极开发海上风电资源,“十四五”海上风电争取启动1000万千瓦;充分利用鲁北盐碱滩涂地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地,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 2025年(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力争建成投运容量2000万千瓦左右。
山东将加快推动“外电入鲁”通道配套电源的优化调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多送可再生能源电量。支持省内能源企业“走出去”,主导或参与配套可再生能源电源基地建设。到2025年,建成省外来电可再生能源配套电源基地装机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
此外,在统筹可再生能源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战略下,“十四五”期间,新增乡村分布式光伏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生物质发电装机50万千瓦;新增城镇分布式光伏装机500万千瓦左右。
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应充分发挥“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优势与效用。近期,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山东省按照“统筹规划、规模开发、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原则,组织完成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项目申报。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的组织上,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提出实现“零碳”绿色供电的目标任务。在调节能力上,要求项目提出充分发挥内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配备储能设施、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的具体措施,开展对系统调节支撑、备用容量需求的分析;明确内部发用曲线耦合、一体化负荷聚合模式以及与主网相联的方案,力求物理界面与调控关系清晰明了,原则上不占用系统调峰能力。
在多能互补试点项目的组织上,要求项目提出电源侧灵活调节作用或合理配置储能的具体措施,开展对送电主网调峰压力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分析。稳妥实施“风光火(储)一体化”,优先依托存量煤电项目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项目内的煤电机组需实施灵活性改造;鼓励“风光储一体化”,综合可再生能源出力特性、开发成本等因素,优化配置风电、光伏发电比例和储能规模。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发展模式下,电网企业的规划建设与运行模式需要进行深刻变革。需要改变大电网集中消纳的传统模式,将由上到下的大网统筹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转变,实现可再生能源优先就地、就近消纳;电网规划要服务于用电台区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多能互补模式的实现;加快配电网数字化升级改造,实现智能发电、智能调度、智能运维。
来源:能源杂志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李慧]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