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广大企业开局起步取得新成绩
(三) “双碳”工作稳步推进。中国宝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宝武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批示精神,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实现“双碳”目标时间表,发起设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近日全球钢铁冶金绿色低碳试验及应用项目开工仪式又在宝武八钢举行。河钢、包钢、鞍钢等先后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表和宣言。中信特钢搭建起了行业内第一个碳排放管理信息化系统,提升了全集团碳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力。福建三钢、柳钢通过结构节能、技术性节能、管理节能三大措施减碳。南钢在英、日、韩等国成立研究院并开展国际合作,吸取国外的减碳经验,提高自身减碳水平。新天钢以“低头弯腰做环保,抬头挺胸说环保”的实际行动,大力推行绿色经营环保理念,实施节能改造和环保超低排放治理,全力推进环保A级企业建设。建龙集团组织各子公司制定“一厂一策”低碳发展规划,强化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
(四) 科技创新结硕果。鞍钢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去年投入强度超过3.6%,有力推进了核心技术攻关。中国钢研发挥科技企业优势,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特种钢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国家级创新平台获批成立。河钢舞钢“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中冶长天和中钢天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2个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另有8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有113个项目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北科大、宝武、中国钢研申报的3个项目获得特等奖。建龙北满、中天钢铁、敬业集团、马钢矿业4家单位技术中心进入2021年(第28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公示名单。建龙集团联合北科大等开发的富氢熔融还原CISP新工艺成功投产,联合有关单位开发出首套高效节能换热立式热回收焦炉成套技术并实现稳定运行。
(五) 高端产品研发捷报频传。中信特钢全球首创2200兆帕级特高强度桥梁缆索用热轧盘条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钢研牵头联合抚顺特钢、二重万航等单位首次成功试制出目前我国最大规格的高温合金涡轮盘整体模锻件,打破了国外垄断。首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端领先、战略产品和EVI供货量均创历史新高,电工钢取向超薄规格产品连续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供货新基建重点项目“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河钢在高端产品领域持续发力,累积开发新产品209个,F级海工钢、600兆帕级镀锌板等10个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高强耐磨钢等20项产品实现替代进口。南钢完成“船用高止裂韧度特厚钢板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评价,其中100毫米厚钢板止裂韧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宝武太钢首创镍基合金型材用于华为海思芯片封接;316LN不锈钢批量用于国家大科学装置;成功开发沉淀硬化马氏体SUS630不锈钢冷轧板产品,破解了芯片、集成电路板等行业辅助成型材料的“卡脖子”难题;高等级磁轭钢产品替代进口,用于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电机转子制造。华菱大力实施“高端+差异化”研发策略,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华菱制造”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六) 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成立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发布了55项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13家企业应用案例入围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围名单”。中国钢研获批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宝武大力推进智慧制造,建成一批黑灯工厂、无人库区、数字车间,整体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鞍钢“5G工业专网+智慧炼钢”实现工业化应用。沙钢建立了“黑灯工厂”和智能车间。南钢建立了“一体化智造、经营、生态决策”智慧运营中心,初步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专业、多领域高效协同、辅助决策。河钢唐钢自主研发的“5G智能库区”正式投入使用。华菱湘钢进一步加强与华为公司等战略合作,上线的棒材AI表面检测系统等13个新一批智能制造项目正式服务生产。新余钢铁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与钢铁深度融合的典型示范项目。建龙抚顺新钢铁打造“工业互联网+智慧钢铁”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模式,并受邀在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主会场分享经验。
(七) 兼并重组持续推进。鞍钢重组本钢,成为国内第二大、世界第三大钢铁集团,进一步促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宝武重组昆钢并与山东省国资委签订重组山钢集团协议,重组后宝武产能规模有望达到1.5亿吨;沙钢混改安阳华诚等5家企业;普阳钢铁重组邢钢等,唐山德龙与九江线材进行重组。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了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去年11月,钢产量排名前10位、前20位的企业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40.39%和54.85%,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99、3.2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钢铁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中信特钢充分发挥公开资本市场融资便利优势,强化与上下游企业协作,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酒钢作为省高品质碳钢产业链、不锈钢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协同稳链、项目延链、科技强链、招商补链等一系列措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八) 二、2021年协会开展的重点工作
(九) 一年来,协会以促进钢铁产业健康发展和永续繁荣为使命,紧紧围绕“聚焦一个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两大发展主题,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制造;着重解决行业三大痛点,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推进一个重要进程,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国际化进程”的行业发展目标,紧扣行业实际,认真落实企业办会的方针,创新工作模式和机制,充分发挥轮值会长的作用,切实让工作委员会实质性参与到行业专项业务中来,使各项工作又取得新进展。
(十) 努力促进行业稳定运行。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梳理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向有关部委反映;加强宏观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按季度召开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及时了解会员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钢材市场大幅波动,按周向有关部门提供《钢材、铁矿石价格周报》;不断完善下游行业运行监测体系,定期发布主要用钢行业运行月报、主要冶金产品进出口快报和月报,按旬发布钢材库存监测情况,加强板带材产销存监测,密切关注铁矿石等原料市场,同时做好舆情应对。
(十一) 配合完成“双控”任务。成立“双控”工作组,广泛征求企业对压减钢产量工作具体建议,深入调查了解企业关切和实际困难,结合实际提出“三限两不限”的政策建议,积极呼吁压减产量要有保有压,确保优胜劣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具体意见和建议。支撑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制定重点地区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和政策解读,完成错峰生产对全国钢产量影响的分析。充分发挥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建立的工作会商机制,就产能产量双控、加强资源保障等重大问题进行多次专题研究,并形成共同意见。组织行业专家主要承担了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和压减钢产量任务部署情况的实地检查。
(十二) 加强行业自律工作。针对钢材市场大幅波动,及时召开钢材市场自律工作会,发布构建平稳有序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行业自律倡议书,已取得积极效果。发布规范出口秩序倡议书,呼吁共同维护出口秩序,在进出口委员会的引导下,钢铁企业积极响应,促进了出口量的回落。密切关注市场走势和舆情,多次召开钢铁企业市场座谈会、长材市场座谈会等;通过南北方板材市场、汽车板市场、钢坯市场座谈会,以及陕晋川甘建筑钢企论坛,加强区域市场和专项品种自律,维护钢材市场稳定。充分发挥原料委员会的作用,营造有利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市场环境,加强企业内部协调,资源共享,有力地促进了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回归,并在铁矿石期货制度完善、市场监管、现货定价机制调整及检验出证等方面取得进展。
(十三) 促进产业链安全稳定。通过上下游供需对接平台,做好下游行业保供稳价工作。与船舶协会组织召开船舶用钢供需座谈会,签订了两会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共同举办了10场船厂与钢厂长期采购协议签约活动,保障了船舶用钢供应;举办船舶企业板材期货座谈会,探讨通过钢铁期货理念和操作方法,提升船舶企业对冲风险的能力。从后续反映的情况看,上述措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船舶行业的充分认可。
(十四) 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政策宣讲,及时将企业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成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并迅速开展工作,从低碳发展、技术、标准三个方面制定工作计划,制订钢铁行业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方案,筹备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及体系建设,开展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低碳技术路线图及低碳标准体系等10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发挥工作委员会专家作用,指导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按生态环境部要求,开展超低排放公示申报材料审核、现场复核调研。受生态环境部委托,组织开展了典型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调研,为完善政策提供支撑。
(十五)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工作。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对标领域,扩大参与对标企业的范围。重点推动绿色低碳等方面对标,扩大绿色对标范围,参与环保成本对标的企业进一步增加。提高对标挖潜数据交流的及时性,满足企业对行业数据的个性化需求,向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服务。同时,以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深化国际对标,选取国外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和国内12家主要钢铁企业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十六) 推动钢铁行业中长期资源保障。深入调研分析,提出旨在加强资源保障的“基石计划”建议,将多项针对资源保障的单项建议和措施整合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责任到位的整体计划加以推进,明确了铁资源的废钢、国内铁矿、海外铁矿三大来源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供给目标,提出实施主体的工作建议,正式报告已分别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会同钢铁企业组建协会“基石计划”推进工作组,积极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落细、落好。起草《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增强我国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报告》报送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国内一批铁矿资源项目的实施落地,部分铁矿开发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
(十七) 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重点推进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将“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专项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并开展项目推荐工作;完成宝钢股份、首钢、太钢、东北大学、中国钢研等单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验收及指标审查工作;受工信部委托,组织推进钢铁“卡脖子”产品调研监测工作;组织完成多个单位20余项技术成果评价工作,推进相关技术、产品推广应用;组织召开“钢铁‐钢结构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促进钢结构用钢推广与应用。
(十八) 依托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推进行业共性技术的协同研发。组织耐蚀钢联盟成员开展涉及产业链研发与应用的团体标准研制工作,进行“文昌耐蚀钢挂片实验及评价”工作,开展南海环境下耐蚀钢产品性能和腐蚀环境适应性系统研究与评价,推进耐蚀钢联盟“十四五”七大方向科研项目研发,促进耐蚀钢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会同有关行业协会筹备建立钢结构推广应用工作委员会。
(十九) 做好标准工作的支撑引领。优化完善钢铁领域标准体系取得成效,形成了以政府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协会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二元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优先推荐产业发展急需、关键基础材料、质量提升、绿色低碳等标准项目,新申报标准项目计划共393项,获准下达项目计划297项;组织开展《再生钢铁原料》标准宣贯会,指导企业合法合规执行标准。开展“钢铁工业‘十三五’科技成果转化标准”行动,已下达科技成果转化标准计划22项。与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发布10项《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引领行动》团体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中国钢铁品牌建设和行业健康发展。
(二十) 持续开展质量品牌建设。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推进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组织推荐兴澄特钢等2家单位参评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并获批;组织企业参与工信部质量标杆评选工作,推荐的中钢集团“实施轧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质量控制经验”获评工信部2021年质量标杆;完善企业质量分级体系,促进实现产品质量升级,重点组织标委会完成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质量分级》行业标准审定、报批工作,促进钢筋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二十一) 推进钢铁行业国际化进程。组织召开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海外项目建设和铁矿资源投资等有关情况专题座谈会,梳理海外建厂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进展情况,剖析典型企业案例,总结特点和经验,形成研究报告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提出政策建议。充分发挥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作用,及时发布海外钢铁或铁矿项目需求信息。参加工信部原材料司与欧盟增长总司共同召开的第十一次中欧原材料工作组会议,协助完成有关材料并作会议报告。
(二十二) 促进行业形象改善提升。充分发挥宣传交流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紧紧围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主题,做好庆祝建党百年宣传工作。经中宣部批准,钢铁协会组织,央视工作团队、中国冶金报历时近一年制作的六集大型工业纪录片《钢铁脊梁》在央视经济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在行业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为彰显钢铁精神、凝聚钢铁力量、塑造钢铁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聚焦行业重点工作,围绕稳定经营、深化改革、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等主题,持续宣传企业取得的成就、做出的贡献,讲好钢铁故事,传播钢铁声音。按季度召开信息发布会介绍行业运行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二十三) 三、2022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
(二十四) 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作出深刻分析。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强调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会议对经济形势、政策基调作出了科学判断,对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进行了具体安排,并提出一系列落实措施,这对于今年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十五)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中央颁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两部委出台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些措施使政策效应更早得到体现,因此,今年钢铁行业市场营商环境将会持续优化。
(二十六) 从市场需求看,今年钢铁需求基本保持在去年水平,其中房地产行业受“房住不炒”及“三道红线”等政策因素影响面临下行压力,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明显回升;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政策引领下,制造业将保持繁荣态势。钢需求总量将有望与2021年基本持平。
(二十七) 从行业运行来看,2021年钢铁行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双控”要求,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和韧性进一步增强,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十八) 四、2022年钢铁行业重点工作任务
(二十九) 2022年钢铁行业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钢铁行业稳定运行,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十) 第一,全力做好钢铁行业稳运行工作
(三十一) 面对今年形势,钢铁行业要按照“稳生产,保供给,控成本,防风险,提质量,稳效益”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全行业实现稳定运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深入研究行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导向,提出行业政策建议;继续按季度召开重点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情况,特别要加强对钢产量动态监测分析。持续深化开展“对标挖潜”,扩大对标企业范围,完善对标体系,提升对标质量;继续推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活动,加强绿色对标,促进降本增效。巩固与船舶行业形成的合作成果,不断完善下游行业监测体系,加强对工程机械、家电、电工电器、集装箱等下游用钢行业的调研,适时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建立与下游行业共赢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继续做好钢材库存、板带材产销存监测工作,适时扩大监测范围,做好数据分析。加强钢材出口监测,定期召开出口企业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政策建议,积极反映行业诉求。促进进一步完善铁矿石期货市场,协调推进改善铁矿石期货各项规则和制度。建议加强对期现货市场的监管,打击资本恶意炒作。推进优化焦煤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加强对市场舆论的正确引导,为行业稳定运行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十二) 第二,着力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和效果
(三十三) 有效开展行业自律是维护市场稳定和行业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要保持钢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需研究建立长期、有效的市场化协调机制,重点要以“切实加强行业治理、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形成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有效监督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新机制。要积极推动《钢铁行业自律工作方案》的落实,特别是约束性条款落地。继续深入开展区域市场自律、品种市场自律和出口自律工作。通过数据监测、企业调研、行业倡议和政策建议等多种方式推动全行业自律取得实质性效果。
(三十四) 第三,要大力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
(三十五) 一是补齐钢铁行业“卡脖子”技术短板。强化钢铁及上下游行业间的协调与合作,建立上下游联合参与的集“产、学、研、用、标、验检”于一体的“卡脖子”技术协调推进机制,按照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定期推进、重点突破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推进,促进“卡脖子”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工作,形成技术创新突破的闭环推进机制,增强产业链发展技术保障能力。
(三十六) 二是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制造行业发展两大主题,针对单个企业难以实现,或者实现也不经济、不高效的共性技术,探索多方投入、多方受益的协同创新模式,并开展试点工作。
(三十七) 三是加强创新生态圈建设。继续组织耐蚀钢联盟、智能制造联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发和交流研讨工作;加快推进钢结构推广应用工作委员会成立;开展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绿色钢铁材料研发与应用,推进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及体系建设;结合共性技术创新和“卡脖子”突破工作,在建筑、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拓展建立协同创新生态圈。积极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聚焦轻量化、绿色化、服役安全性等要求,在能源工程、国防装备、高精设备、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开展全球首发、定制化等新产品研发与质量稳定性控制推进联合技术攻关。
(三十八) 第四,稳步推进“双碳”工作
(三十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双碳”工作。
(四十) 在政策层面,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积极建议政府统筹考虑、科学精准制订“双碳”“双控”政策,避免运动式减碳和“一刀切”式控能,保持企业生产稳定顺行、节约优先、能效提升、能耗稳步下降;积极建议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税收减免和融资支持等措施,支持钢铁企业推进超低排放、节能环保以及低碳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建议政府出台电炉短流程炼钢优惠政策。
(四十一) 在工作层面,积极推进钢铁行业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组织企业开展能耗、碳排放对标交流,提高能耗、碳排放数据质量;开展低碳转型升级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专业指导和培训。组织行业企业共同开展关键低碳冶金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推广绿色低碳工艺应用,推动钢铁行业本质性减碳。继续推动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绿色钢铁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积极分享行业在突破性绿色低碳冶炼技术方面的成功应用案例及前沿研究经验,指导企业结合实际采取行动,避免一哄而上。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等。
(四十二) 第五,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
(四十三) 按照持续巩固提升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对违法违规问题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要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对新申报纳入规范企业和已有规范企业的整改、撤销、变更等情况进行现场查验,做好行业规范管理相关工作。二是汇总钢铁行业产能置换项目公示、公告及投资建设情况,开展钢铁产能建设情况调研,提出政策建议,防范钢铁产能无序发展。三是按照钢铁工业总体发展战略,组织研讨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布局调整等行业发展相关问题。开展行业兼并重组实践案例调研、兼并重组研究和推进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有关工作。
(四十四) 第六,积极组织推进资源保障“基石计划”
(四十五) 一是建立推进工作机制,发挥好新成立的由重点企业参加的“基石计划”推进工作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协调推进工作会议,研究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汇总并向有关部门反馈,推动相关问题协调解决。
(四十六) 二是完善细化“基石计划”方案,对国内新增产铁矿开发、境外新增权益铁矿、废钢资源等进一步梳理核实,提出完整的计划方案。
(四十七) 三是加强国内矿开发情况调研,督促“基石计划”任务落实,及时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汇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一批优质铁矿项目建成投产。四是有针对性地推进境外项目投资和开发,提升海外权益矿比例。五是推进国内废钢铁资源的回收、加工、配送及流通体系的完善,理顺上下游关系,尽快解决废钢税收和开票难问题,落实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平抑“税收洼地”带来“票货分离”的影响,促进废钢资源产业健康发展。
(四十八) 第七,开展行业形象提升工程
(四十九) 要通过全行业努力,争取用2-3年时间,使树立中国钢铁新形象工作初见成效。充分发挥《中国冶金报》等行业主要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行业、企业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增强行业宣传的传播效果、辐射范围。要继续加大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成就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讲好中国钢铁故事,特别是要讲好绿色钢铁的故事,展现钢铁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国家脊梁形象,为行业发展争取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五十)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同志们,完成今年工作任务,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更加优异的钢铁行业发展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