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大国重器的研发制造、国防军工的技术攻坚、衣食住行的升级换代,背后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创新。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已成为国内外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材料市场的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面对潜力如此巨大的新材料市场,河南正深度谋篇布局。
超硬材料叫响全球、尼龙材料异军突起、先进金属材料特色鲜明……去年以来,我省高位谋划培育壮大9条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材料创新高地和先进材料生产基地。
产业有实力多项全国第一
超薄材料、超硬材料、超厚材料、超纯材料、超宽材料……在河南制造的新赛道上,一批拥有“超”能力的新材料正在出圈出彩。
“我们研发的超纯铜已达到8N级别,也就是99.999999%,相当于100吨超纯铜里面只有1克杂质。”国玺超纯总经理陈煜宏自豪地介绍,该公司超纯铜已广泛应用在7纳米、5纳米、3纳米芯片用溅射铜靶材制造上。
“我们当前生产的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玻璃,涵盖0.55毫米至1.1毫米厚度、40余种尺寸规格。”龙海玻璃副总经理吴惊涛说,公司长期稳定生产的1.1毫米ITO用电子基板玻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一代材料,一代创新。先进产业的产生、发展,先进装备、高端装备的出现,首先得有先进材料的诞生。
舞钢公司是我国宽厚钢板生产科研基地,它为三峡工程生产的4020毫米宽的宽厚钢板曾被誉为“中华第一板”。如今,全球最大B型LNG船用燃料舱的超低温容器钢板、用于制造8万吨级模锻压机的390毫米厚高强钢板等大型装备用宽厚钢板均出自该公司。
“市场上的铝合金板带材宽度通常在2.4米以下,我们自研的1+1热连轧生产线,可以生产成品宽度3.1米的超宽铝板。”明泰铝业技术工程师李国锋说,国产大轮船甲板使用的超大规格铝板材就出自该公司的超宽1+1热连轧生产线。
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从“一般技术”到“核心技术”,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河南新材料企业向着价值链中高端进军。
“新材料被誉为制造业两大‘底盘技术’之一,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产业方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介绍,河南作为材料大省,新材料产业分布于材料工业的各个行业。在有色金属、超硬、钢铁、建材、耐火材料等领域优势明显,布局新材料产业有先发优势。
经过持续培育,我省超硬新材料、尼龙新材料、新型高温材料等产业已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高性能铝合金、高性能铜合金、镁合金、钨钼等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各具特色。
以先进金属材料产业为例,我省铝基新材料体系完整,板带材规模全国第一,铝材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铜基新材料中的电解铜箔和压延铜箔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0%、50%以上。镁基新材料中的镁粉约占全国市场的50%,镁牺牲阳极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
一个个全国领先、一项项行业首创,推动着新材料头部企业逐步成长为河南制造的新名片。
创新显活力攻克“卡脖子”技术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大国工程背后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被称为“产业粮食”,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
卫星上天,最青睐轻质新材料。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5年攻关,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锂合金的企业。世界首套镁锂合金光电吊舱壳体、世界首架镁锂合金四旋翼防爆无人机壳体等创新产品均出自这里。“目前公司的镁锂合金棒材、板材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95%以上,已成功助力100余颗卫星升空。”郑州轻研合金总经理肖阳说,作为轻量化程度最高的关键战略材料,镁锂合金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先进半导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新能源、半导体、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如火如荼,这些高端制造需要诸多关键新材料的国产化突破,我省材料企业近些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攻克一项项“卡脖子”技术。
从一个元素到一个产业,多氟多围绕“氟”做出了新能源材料的大文章。多氟多聚焦锂电池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历经8年时间、上千次试验,终于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使这种新材料的价格从每吨约100万元降到约10万元,并改变了全球六氟磷酸锂的产业格局。
“我们新研发的高品质电子级氢氟酸、高纯四氟化硅打破了半导体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产品大批量供应国内多条芯片生产线,成功进入国际芯片巨头供应链。”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
灵宝宝鑫电子在近5年时间内,连续攻克批量生产6微米、4.5微米、4微米、3.5微米铜箔技术,成为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锂电池负极专用铜箔生产企业。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该公司拿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等知名企业的长期订单。
洛阳中硅高科研发的电子级多晶硅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昊华气体生产的多种电子气体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一系列的新材料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还助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河南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链群增动力打造万亿级集群
超硬新材料、铝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合金材料……去年,我省统筹谋划28条重点产业链,其中包括9条新材料产业链,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围绕提升产业链、建强创新链、重塑供应链、畅通要素链、优化制度链出台行动方案,攻难点、通堵点、除痛点,加快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
以河南在全国领先、全球独具优势的超硬材料产业为例,2023年频出“大招”:出台超硬材料产业链“1+5”行动方案、举办首届金刚石半导体大会、成立河南省超硬材料协会、揭牌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中国金刚石集团……产业生态圈加速完善,核心竞争力高位提升。
超硬材料龙头企业郑州三磨所去年突破了关键共性技术难题30多项,新研发的半导体晶圆切割用划片刀已在国内数十家半导体晶圆制造企业大批量应用。河南联合精密材料公司牵头预研的《功能性填料聚合物增强用纳米金刚石》国际标准去年获得立项批准,标志着我国在纳米金刚石领域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取得长足进展。
强链促发展,建圈增动能。2023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圈加快重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揭牌墨子实验室、尧山实验室等2家省实验室,培育超硬材料及制品、微球先进材料、氨基功能材料等7家产业研究院,命名3家省中试基地,新增4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成立河南省新材料产业联盟,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加速进行。
项目为王,补链延链。针对产品高端化不足问题,去年我省超硬材料领域成功申报4项国家重大产业项目。为解决化工新材料核心原料自足问题,我省开工建设总投资278亿元的洛阳百万吨乙烯工程,打造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为加快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去年我省实施省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300亿元。
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在链群建设带动下,我省新材料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23年,我省新材料领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9家,占全省新增的26.32%;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占全省新增的36.54%;新增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38家、重点培育头雁企业52家,分别占全省新增的38%、45.22%。
担当“大国之材”,奋进制造强省。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全面转型,河南新材料产业正阔步迈向万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河南日报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