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铁合金菁英聚首紫禁之巅 洞见产业新势能 · 链接跨国新商机」
5/28-30 北京 共铸亿级市场新生态!联系方式:15343160065
中国铁合金网:2025年全市两会奏响了奋力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突破蝶变的时代强音。在这激昂的乐章中,西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其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西峡及其相关内容共计23次,“西峡经验”更是作为专有名词首次亮相,引发了南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这场盛会中的焦点话题。
这彰显了西峡以更快速度起高峰、筑高原,夯实建强副中心县域经济基石的竞进担当,也充分肯定了西峡作为工业发展领跑者,以独特的经验为南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贡献。西峡,究竟以怎样的智慧与拼搏,铸造了“西峡经验”?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核心力量?让我们循着发展的足音,深入探寻。
一以贯之 工业星火全面燎原
“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长期致力发展壮大本土企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了一批优秀企业家和大个头企业,构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撑。”这是今年两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对“西峡经验”的注解。
2024年,西峡全县生产总值345.3亿元,增长8.1%,增速居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3.1个、3个、2.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工业税收、工业增值税等指标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工业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可见一斑。
回溯西峡经济发展历程,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宛药长征”,发展成为“七位一体”的企业集群;龙成集团从村办小厂披荆斩棘,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西保集团从手工作坊拔地而起,成为全球最大的“冶材超级市场”……工业崛起的背后凝聚着西峡人的拼搏进取,也印证了西峡县委县政府“工业立县、兴工强县”的发展理念。
“西峡工业走到今天,有企业自身的努力,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工业发展持续稳定的支持,这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最大底气。”西保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伟锋说。
冶金辅料产业是西峡传统工业的根基,全县曾有大小冶辅企业300多家,也曾一度出现产品重复、竞相压价的问题。为推动冶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西峡县一方面育龙头、树标杆,引导大企业逐步放弃低端市场,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做出拳头产品,维持重点客户;另一方面抓转型、促升级,成立行业协会,出台激励政策,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扶持相关企业向其他领域转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龙成集团就是其中成功转型的代表。2000年以后,龙成冶材向结晶器铜板、特钢、煤清洁利用转型,带动龙成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而冶金材料产业上,最终形成了以西保集团、通宇集团为代表,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2024年,西峡特钢新材料产业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不论县委班子如何调整,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西峡始终锚定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县目标不动摇,聚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聚力做大本土企业、做强优势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方向不变、始终如一,这是西峡工业能够不断前进、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龙成集团汉冶特钢3500毫米轧钢生产线。
而对于“西峡经验”,一线工人也有深刻体会。“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西峡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汉冶特钢钢研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李忠波说。李忠波是湖北人,2008年来到龙成集团,先后主持研发新品种100多个,多个产品实现替代进口,获得“2022年度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2018年以来,西峡县以“智汇龙乡计划”为基础,持续打造“智汇龙乡升级版”,在创新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成立北京、南京、郑州、重庆、深圳5个人才工作站,建设人才公寓1708套,为工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据统计,“智汇龙乡计划”实行以来,全县累计招引本科以上学历人才800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20余人,驻站博士达21位,全市第一。人才的持续聚集成为推动西峡工业的蓬勃动力,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87.76%,研发投入强度5.41%,均居全市第一。
“朱书成是我们村的骄傲,做冶金材料时自己扛着麻袋,背着样品,坐着班车一家一家钢厂跑,这才打开了市场。”双龙镇后湖村党支部书记袁新恒介绍说。孙耀志、李书成、朱书成、程武超等一批企业家的传奇故事在西峡口口相传。“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受关怀,社会上受尊重,法律上受保护。”这是该县对企业家态度的真实写照。
回车镇作为西峡县工业重镇,是“西峡经验”最生动的注解。2024年,回车镇新增规上企业6家,总数达到38家,其中工业企业24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一家,规上工业生产总值完成190亿元。镇党委书记李春锋对“西峡经验”有着深刻体会和认识。他认为,回车镇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县里的梯次培育机制。一直以来,西峡县立足本土企业和优势产业,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民营企业培育计划,形成了“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筑基的骨干企业集群,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李春锋所言,西峡始终将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压舱石、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坚定不移地做强工业、支持企业,在产业转型的浪潮里,全力推动产业链向高攀升、向智转型、向绿升级、向新进军,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构建起以特钢、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四大百亿级集群为主,新能源和新兴矿产材料两个新兴产业为辅的“四主两辅”产业格局,培育出龙成、宛药、西保三大百亿级企业,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传承基因 西峡精神驱动发展
深刻剖析“西峡经验”,会发现背后蕴藏的精神密码,这就是“厚德包容、实干担当、创新创业、永争一流”的新时代西峡精神,这是“西峡经验”产生的根源,也是推动西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西峡县委书记马俊说,“从血脉中生长,在骨子里扎根,新时代西峡精神是西峡人的精神基因,是崛起的引擎,引领我们在建强副中心的征程中奋勇争先。”
——厚德包容是西峡人的本色,构筑了开放蓬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西峡县天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银耳种植基地内,菌棒上一朵朵银耳如花绽放,公司董事长陈秀辉正和技术人员一起查看银耳生长情况。
作为第一批到西峡投资创业的闽商,陈秀辉已经在西峡扎根生活了30年,亲身体验了西峡人民的淳朴善良、厚道包容。如今,他不仅在此安家定居,还把5个兄弟姐妹带来创业。“在西峡生活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西峡人特别诚信、厚道、实在,和他们做生意我很放心。”在西峡县,像陈秀辉这样的闽商有8000多人,他们把先进的香菇生产技术和设备引入西峡,有力带动了西峡香菇产业健康发展。
西峡地处山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地域品质。长期以来,西峡人民保持着忠厚善良的处世原则,待人真诚,为人实在,热情淳朴,以心交心,在社会交往中,总能赢得外地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也是西峡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重要原因。
除了民风淳朴,厚德包容还体现在西峡本地企业互助互利、抱团取暖的发展过程中。2001年,宛西制药为原西峡县汽车水泵厂担保贷款3000万元,帮助这个步履维艰的企业获得新生,发展成为西峡第一家上市公司,2024年产值突破47亿元。宛西制药还带出了飞龙铸造、张仲景大药房公司、张仲景山茱萸公司等企业方阵。
——实干担当是西峡干部的干事作风,构建了务实高效、亲清有序的营商环境。“为官避事平生耻”,已经成为西峡干部刻印在心的干事准则,时刻提醒着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全县党员干部勇担重任,直面挑战,敢于担当,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公铁联运物流园项目是省重点项目,项目启动时,征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回车镇党员干部庞斌主动担当,靠前服务,连续奋战36天,圆满完成了涉及杜店社区3个组406人478.61亩土地的征收工作,保障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西峡县牢固树立“企业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创新推行“周五企业接待日”制度,组织各级干部下沉企业,问需求,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走进西峡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忙碌有序,帮代办、咨询处一目了然。西峡县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不断优化“一站式”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技术支撑、后台分类办理、综窗统一出件”模式,将大厅25个部门的996个事项进行整合,设置11个综合受理窗口实行无差别受理。此外,还推出了“政务服务+直播”“政务服务+物业”“基层服务+帮代办”等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擦亮“西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政务服务与工业发展相生相伴,成为一张熠熠生辉的西峡名片。
“西峡的政务服务真的很不错,主动、高效、务实,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这点我深有感触。我们这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随叫随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给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南阳汉冶特钢炼钢厂四号机项目经理许春说。针对用地难、用电难、运输难、融资难等问题,县政府成立工作专班,高位推进,镇村干部全力以赴,职能部门领题破题,行业骨干下沉服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破解思想禁锢,用活用足政策,合力攻坚,协调推进。针对用地难问题,回车镇垫资帮助解决搬迁户新建房屋占补平衡费用,仅用28天时间就完成周边项目用地的准备工作,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双方满意。针对用电难问题,短短10天时间就为汉冶特钢架通高压线路10公里,确保了新项目的顺利投产。针对运输难问题,对西淅公路沿线和312国道回车段进行维护提升。针对融资难问题,帮助汉冶特钢协调贷款8.14亿元,申请各类财政补贴资金2.2亿元,有效保障了项目技改、升级迭代,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
——创新创业是西峡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催生了敢闯敢拼、追新逐高的发展环境。西峡“路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自古就有经商创业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峡便经历了工业启蒙,建起了发电厂、猎枪厂、云母厂。上世纪80年代,一些企业受市场冲击,举步维艰,处在倒闭破产边缘。以孙耀志、李书成、朱书成、程武超等为代表的西峡企业家挺身而出,或力挽狂澜,或临危受命,抓住政策机遇,立足当地资源,开疆拓土,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负重拼搏,以敢为人先的胆识,破釜沉舟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大胆改制,救活了企业,带动了产业,稳定了就业,铸就了令人瞩目的西峡企业家精神。
在仲景宛西制药的品牌展馆内,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企业发展历程,展现着以孙耀志为首的老一辈宛药人栉风沐雨的奋斗足迹。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奋斗传奇。如今,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锋的带领下,企业版图不断扩大,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工业、农业、商业、食品、医疗、养生、卫材七位一体的仲景大健康产业。
和仲景宛西制药一样,在龙成、西保、劲派、众德等西峡企业的发展史上,创新创业的精神一直都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西峡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西峡企业家不甘人后、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突破,研发特色产品,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是西峡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西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曹闯告诉笔者。
凭借追新逐高的创新精神,西峡企业创新求变,转型提升,突破发展瓶颈,为西峡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永争一流是西峡人的价值追求,创造了不断突破、拼抢争先的干事环境。“永争一流,就是永远都要走在前列,我们提出了不是第一就是落后的工作要求,就是要求各项工作都要争第一、创唯一。”西峡县县长杨明雪解释,永争一流是目标,也是要求,点燃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各级干部主动对标先进,向高的攀、和快的比、与强的赛,不断提升“当面领任务、转身抓落实、过程要反馈、凡事皆有果”的刚性执行力,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典型经验。各类企业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塑造行业领军品牌。2024年,全县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累计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累计24家。西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三星级开发区,昔日丘陵荒坡,今朝产业新城,创造了“荒坡上的工业奇迹”。
众德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永争一流的奋斗史。“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缕香。人生的意义有时候就是为了争气。”这是众德公司创始人田中青说的一句话。2008年,我国汽油机涡轮增压器大多依赖进口。2011年成立的众德公司成功打破技术壁垒,研发生产的涡轮增压器壳体研制成本从1200元降到了600元,打破了行业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2015年,一款涡轮增压器分总成产品在小批量供货时,因为使用时卡线被客户叫停。“这是因为人工去毛刺无法满足产品表面质量要求导致的问题,不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我们就没法赢得客户。”公司总经理田龙回忆道。为此,众德公司组建攻关团队,与设备厂家联合开发出自动去毛刺机器人,保障了产品质量,重新赢得了客户的订单。
田龙认为,汽配行业,拼的是谁干得好、谁干得快,谁是第一,谁就有市场。抱着这个信念,现如今,围绕涡轮增压器分总成、涡轮增压器中间体和重载车桥,众德公司实现了从营收千万元到13亿元的飞跃,每年正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涡轮增压器分总成占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二以上,销量居河南第一、全国第二。
“西峡经验”并非局限于工业一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该县坚持以绿色为本、产业为基,发挥特色优势,走出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山区“千万工程”新路子,被誉为“千万工程”的西峡实践,并入选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在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西峡县探索推出的党委主导、部门联动、常态长效的“警司访+”矛盾纠纷协调化解机制让乡镇(街道)成为基层矛盾纠纷的“终点站”,交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西峡答卷;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利用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优势,运用“旅游+”思维,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整合提升、全域景区”的“全域旅游”西峡路径……
这些西峡的实践经验在不同领域遍地开花,有力带动了西峡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发展稳进向好,各项事业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保持全市第一。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33亿元,税收完成15.16亿元,均居南阳市第一位,是南阳唯一人均GDP突破7万元的县。
借智赋能 探寻县域发展密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年全市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推出“西峡经验”等一系列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典型,旨在引导全市从这些成功范例中汲取养分,探寻出契合自身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携手共进,实现全域的协同发展与共同繁荣,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县域经济基石。
循着西峡发展的足迹,深思西峡精神的内核,便能洞察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为其他地区提供明晰可行的发展思路。
坚持久久为功,保持接续发展定力。多年来,历届西峡县委、县政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注重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谋划发展,确保产业发展目标、各项政策措施得以连续实施和深入推进。这种持续的推进和稳定的环境,就像一股不竭的溪流,滋养着县域经济的每一寸肌理,形成了稳定“不折腾”的政治环境和发展环境。
涵养城市精神,凝聚强劲发展动力。城市精神是文化软实力,也是发展硬支撑。西峡县深刻认识城市精神对发展的引领作用,高度重视城市精神的涵养和培育,塑造了城市品格,提升了治理效能,激发了创新活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结合弘扬新时代西峡精神,深入开展“知差距、勇担当、强执行、创辉煌”活动,实施对标先进找差距、“战场”选用正导向等七大行动,组织干部走出去开阔眼界,累计开办“永争第一、续写辉煌”大讲堂13期,营造了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浓厚氛围。全县上下同欲,拼搏奋进,展现出舍我其谁、只争朝夕的干事热潮,形成了一马当先、奋勇争先的发展势头。
把握功能定位,激发绿色转型活力。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面对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西峡县委县政府积极求新求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子。围绕经济生态化,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坚持以创新求突破,大力推进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带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围绕生态经济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林果等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出境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山清水秀、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和美乡村不断涌现,“水墨龙乡、生态西峡”的名片更加亮丽。
聚焦均衡发展,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多年来,西峡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产业和就业两手抓,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增强县域实力,有力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这就是“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工作主线的底层逻辑。围绕三次产业均衡发展,西峡县培育了“菌果药”三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特钢、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四大百亿级工业产业集群,以恐龙园和老界岭两家5A级景区为龙头的文旅产业,构建起明晰的产业体系,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6∶46.4∶41。着眼城乡均衡发展,一手抓城市更新提质,一手抓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三块金字招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入选农业农村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44元,高出全市4017元。围绕经济与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每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2024年“双一流”高校录取首次突破700人,入选全省县域治理20强。
城市精神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之魂、文化之根、活力之源。新时代西峡精神展现了西峡形象,催生了“西峡经验”。“新起点上,我们将围绕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按照市委‘五聚五提’总要求,紧扣‘建强副中心、西峡当先锋’总目标,大力弘扬新时代西峡精神,励精图治,干事创业,加快向千亿级工业强县迈进,为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西峡县委书记马俊说。
来源:直播南阳
- [责任编辑:Alakay]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