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我国出口行业的现状
2007年年底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创,由于美元以及美国经济的核心地位,世界经济也未能幸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使得对我国产品进口需求回落,从而对我国外贸出口构成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和外贸顺差出现明显下降。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6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上半年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这是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如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到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缓,预计2008年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贸易顺差将低于去年。总之,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当前我国出口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2 当前我国出口行业面临四大困境
2.1 外需回落促使出口增长放缓
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我国外贸出口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根据商务部的统计,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一直处于高位。下表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近年来持续上升,从2001年的6.08%上升到2006年的9.76%,2007年仍达8.95%,对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从2001年的4.10%升至2006年的7.56%,2007年仍达6.89%。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表 (单位:%)
年份 对美进出口贸易依存度 对美出口依存度
2001 6.08 4.10
2002 7.68 5.52
2003 8.96 6.56
2004 8.78 6.47
2005 9.50 7.32
2006 9.76 7.56
2007 8.95 6.8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海关数据。依据当年当月的人民币汇率计算。
正是这种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性,使得次贷危机后的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美国经济过去20年以来的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居民消费,而居民消费的动力来自家庭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以及非常容易得到的消费贷款。次贷危机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信贷紧缩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预期。自2007年以来,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走低,2008上半年大幅度下跌,7月达到51.9,略平于6月的51.0,但大大低于2008年1月份的87.3。这意味着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将使美国消费疲软持续较长一个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也在迅速下降。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23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大大低于2006年的24.9%和2005年的30.4%。这说明,次贷危机后的美国进口需求萎缩正在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速放慢。
2.2 美元贬值减弱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
由于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心,美联储连续降息,美元资产遭到抛售,导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加速贬值。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从而对我国出口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次贷危机后,为了应对危机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后果,美联储自2007年9月19日至2008年4月30日的半年时间内,已经连续7次降低利率,从5.25%降至3年来的最低点2.00%。尤其进入2008年,降息的频率加快,幅度增大。其中1月22日和3月18日,均下调75个基点,是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联邦基金利率以来的最高降幅。
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再加上多次注资,加大对市场的货币投放等措施,进一步导致全世界市场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迅速下跌。在2007年7月2日至2008年3月21日的8个多月里,美元指数下跌了10.67%,贬值幅度之大为20多年来所少有。
与此同时,面对来自通货膨胀、美元不断贬值以及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三大压力,从2007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2007年,央行史无前例地6次动用加息工具,中美两国背向而驰的货币政策将使两国息差进一步扩大,导致资本向高息货币国家涌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逼迫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目前累计升值约16.5%。
2.3 通货膨胀加剧压缩出口企业利润空间
次贷危机之下的美国弱势美元和降息政策搭配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导致国际资源类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压缩我国出口企业利润空间,不利于外贸出口。
一方面,美联储持续降息,中美息差扩大,投机资本大量涌入,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迫使央行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另一方面,次贷危机推动大量投机资本涌向期货市场,推动全球油价、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加上降息后的美元疲软,使得按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构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更重要的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并且是资源类产品的重要进口大国,却并不掌控这些资源类产品的定价权。2008年铁矿石谈判已经尘埃落定,铁矿石协议价格比上年上涨65%。作为钢材生产的重要原料,铁矿石往往占到成本的30%~40%。铁矿石涨价对很多钢铁公司来说也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进而会对整个钢铁业的盈利能力和业绩产生影响。
2.4 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恶化出口企业外部生存环境
美国正值大选年并发生经济减速,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升温,贸易冲突可能性增加,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全球经济出现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总会抬头。
次贷危机已使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2007年,美国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件数量增加,频率加快。截至2007年,美国对中国产品共发起约12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2007年新发起5起单纯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为六偏磷酸钠、钢钉、钢丝衣架、电解二氧化锰、聚酯薄膜。另外,美国分别对中国标准钢管、复合编织袋、工程轮胎、亚硝酸钠、薄壁矩形钢管、橡胶磁铁和低克重热敏纸发起7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3 我国出口行业应对当前困境的对策建议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短期难以解决,美元长期疲软,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使我国出口行业面临诸多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刻,如何在全球经济衰退中,防范风险,避免中国承受更大冲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防范风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分散风险,二是转嫁风险。
在分散风险方面,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
(1)出口市场多元化
进一步落实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继续拓展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也应加快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逐步实现市场结构多元化,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我国也应加强同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贸合作,采取各种方式推动我国对这些地区国家的出口。
(2)外需与内需并举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带来全球贸易量的萎缩。在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必须更多地依靠内需,依靠国内的消费,而不是出口来推动增长。当然,扩大内需还需要国内配套政策的完善才能得以实现,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等。出口企业应积极拓展内部市场,分担出口压力。总之,内需推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坚持摆脱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尤其是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才是应对类似次贷危机的国际经济动荡的长久之计。
(3)企业“走出去”
次贷危机以后,美国一些金融资产价格相对缩水,更接近合理的价格区间,为中国对外投资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为此,企业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投资,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规避风险。一是要采取多种方式,除主权财富基金外,同时鼓励国内企业和银行进行商业性投资,实现投资多元化;二是加强调研,增强谈判能力,提高投资的科学性;三是加强统一管理,防止一哄而上。
市场多元化、依靠内需,企业“走出去”是应对次贷危机的良方,但毕竟一个新市场的建立,内需扩大,对外投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企业要生存,尤其是短期内不少企业还是要通过出口美国维持生存,这就要想办法转嫁风险。在转移风险方面,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1)使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
针对美元长期疲软的汇率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选择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美元贬值加剧汇兑风险,国外买方拒收、拒付和拖欠的风险随着汇率风险水涨船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企业银根紧缩,中国出口企业收款等待时间比以前明显增加,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形势,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的短险融资产品,不但可以有效规避上述收汇风险,更可以与银行融资结合,帮助企业加速收汇的进程,从而降低汇差损失。另外,从国家层面来说,在面临全球经济动荡、美元贬值、投机因素增加的艰难情况下,应适度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执行稳健的汇率政策更有利于减少投机资金的流入,保证中国经济健康增长。实践证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抑制通货膨胀效果并不理想,而国内结构性问题并不因此而得以解决,因此应适度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人民币近期不宜继续升值。
(2)提高产品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短期调节外贸政策中最直观、力度最大的一种。鉴于出口形势的变化,有必要通过出口退税率的短期回调,以缓解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持我国外贸出口平稳较快发展。
(3)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改变以往那种靠低价格、低劳动力成本竞争的格局,走品牌道路,往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加大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力度,使企业提升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传统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面对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生产成本上扬等不利局面,应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产品的迅速转型和升级,以较早占领行业制高点,从而转移外部市场风险。
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