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受困两大难题

中国外贸受困两大难题

  • 2009年08月28日 13:35
  • 来源:

  • 0
  • 关键字:经济 外贸 出口
[导读]

尽管世界经济初露复苏曙光,但走出衰退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在我国,由于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很难完全弥补外需大幅萎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疲弱的外需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复苏的根本因素。

如何尽快扭转进出口下降局面?政府和企业还能做什么?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邀请国内学者、企业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士,共同研判当前外贸形势、寻找稳定对外贸易新动力。

“保市场、保份额”表现抢眼

“7月份我国进出口额重新站上2000亿美元平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向好迹象,考虑到基数因素,不能排除下半年个别月份我国对外贸易同比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柴海涛说。

这与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对我国下半年“外贸降幅收窄,甚至可能月度回升”的判断不谋而合。

统计显示,7月份我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7%,是连续第三个月超过50%。1月至7月,全国进出口同比下降22.7%,低于同期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全球进出口贸易的总体降幅,同时我国占全球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在外需没有显著好转的情况下,这说明国家稳外需、稳出口的政策以及包括广大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为转危为机所做的努力正在发挥作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分析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小济表示,事实已经证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促进政策难有作为”是认识上的重大误区,只有保住市场和份额,才能保住未来长远发展的基础。

困扰外贸的两大难题

对于我国外贸未来发展趋势,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该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当前外需下行压力犹存、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仍然是困扰外贸的两大难题。

在柴海涛看来,至少有3方面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存在不确定性,外需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是目前各国经济复苏主要是靠政策刺激,企业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发达国家失业率普遍创了新高,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蔓延;三是各国产能普遍过剩,目前美国、德国、日本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3%、72%和65%,较78%的平均正常值相差较远。

柴海涛认为,全球贸易仍将经历一个在低谷的调整期,稳定外需任务依然艰巨。

“作为中国最大的外需市场,美国过去3个月拉动GDP因素主要是出口和政府支持。在全球外需萎缩的背景下,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希望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的外需环境可想而知。”张燕生说。

金融危机发生前,我国所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诉讼比例就显著高于我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危机之下,“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中国制造”有关的贸易摩擦增多几乎成了必然。

据统计,2008年全球一共发起了20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占到了总数的35%。2009年上半年又有15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60起“两反两保”的调查,案件数上升了11%。

除了滥用传统贸易救济措施外,贸易保护也常常花样翻新。以美国倡导的“碳关税”为例,按照IMF每吨二氧化碳当量38.22美元计算,我国输美的钢材、电解铝、水泥相当于将分别被征收7.5%、22.1%和61.6%的额外关税。按照欧盟计划从2011年开征的“碳关税”标准,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平均将增加10%左右。

稳外需:从刺激供应转向创造需求

没有订单怎么办?稳定外需不能一味等待。

与会专家认为,在继续落实出口退税、融资支持、促进加工贸易以及贸易便利等措施的基础上,未来贸易政策的着力点应从过往的刺激供应向创造需求转变。

张燕生认为,对于我国出口企业而言,拓展海外市场,建立自主的营销渠道“迫在眉睫”。行业协会、商会及贸易和投资促进部门应当帮助企业,通过国际市场和产品信息服务、国际会展服务以及境外经贸合作区、自由贸易协定、对外投资等多种途径带动国际营销渠道建设。

2008年日本海外生产销售额是7700亿美元,比其本国直接出口的还要多。截至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有日本的1/4、德国的1/10、美国的1/20。

“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贸易企业、生产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结成协同关系,共同开辟国际市场,逐步提升我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张燕生说。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建立自主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不仅能提升销量,还能减少销售环节、降低成本,对国外消费者同样有利。

柴海涛说,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在美、日、欧等传统市场的份额已经在17%至22%的高位,而在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上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在中东、非洲、拉美、东欧市场,我国所占市场份额分别只有9.2%、10.4%、6.9%和3.7%,未来增长的空间很大。同时发展中国家这几年经济占全球比重逐年上升,需求在不断增长,对我国外贸而言是发展良机。”柴海涛说。

另外,很多专家认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挥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一步提升沿边开放,改变沿边地区“有贸易无产业”的状况,都将有利于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创新,进而构建“后危机时代”有利于我国的经济格局。

本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