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调整空间有限 专家建议保出口不如保企业

出口退税调整空间有限 专家建议保出口不如保企业

  • 2009年03月28日 22:16
  • 来源:

  • 0
  • 关键字:出口退税
[导读]

面对即将再次调整的出口退税,围绕这一政策的适应性和操作空间,以及背后体现的国家针对外贸脱困所能做出的政策选择,有关专家认为保出口不如保企业。

3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如何帮助中国外贸走出下滑困境”论坛上,国务院发展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表示,我国出口退税在经历了连续多次上调以后,该政策的调整空间已经不大,且相对于在保持国际贸易市场份额的近期目标而言,解决事关外贸企业发展甚至是生存的融资问题,亦是保证我国外贸最终走出困境的更为迫切的问题,“这是保未来”。

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在当日论坛上,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WTO研究中心副院长桑百川提出,出口退税政策在理论上应该是中性的政策,而我国却作为调整进出口规模的一个政策杠杆使用。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强调,国家的调控政策,不能以“保增长”为借口而牺牲“调结构,不应该指望它成为维持我们以前落后模式的救生圈”。

对此,隆国强认为,我国出口退税在经历了连续上调以后,进一步通过出口退税使外贸脱困的政策空间已经不大。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2月,国家已经5次调高出口退税率,涉及近4000种产品。

而且,提高出口退税对于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的效果来讲,并不是理想的途径。

“对退税来说提高2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2个点的降价空间,那我们竞争对手可以选择更多,这个可以增加你的竞争力吗?”隆国强称。

隆提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不应该单把注意力放在保出口上,因为出口额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出口企业的生存良好。

“目前我国外贸要走出困境,必须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远近目标。其中,眼前要做的就是确保我国的出口速度不低于全球速度,以保证在全球的出口市场份额中不减少。”隆国强说。

据估算,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的制造业产品,中国的产能、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市场80%甚至90%,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容量萎缩到了原来70%甚至50%。

而比保眼前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要保出口企业。“这是在保未来”,隆国强说,目前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实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出口企业瘦下来,但不能让企业死掉,随着市场的复苏,如果企业还在,就可以重新扩大规模,组织生产来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

“我国外贸形势出现恶化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前已经死掉不少企业,能够坚持下来的,应该说都是有一定基础的。我们要保证好的企业不被金融海啸淹死。”隆国强对本报记者说。

这个时候,对于外贸企业来讲,获得融资可能是最迫切的。

据世界银行的一个评估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全球贸易融资的缺口已经扩大到1000亿美元,比4个月前扩大了3倍。

对于解决外贸企业的融资问题,隆国强提出,政府可以发挥的作用就是拿出一部分钱来做融资担保,这对困境中的企业来讲,可能比提高退税率更加有作用,“公共政策要考虑成本和收益,总的财政资源是有约束的,应该考虑怎么能够少花钱多解决问题,而且要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中央财政新增10个亿用于中小企业的担保,希望能够解决4万户中小企业2500亿的贷款。

不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对大规模的出口信贷投放可能带来的远期问题表示了担忧。

在其看来,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将可能发生改变,这就可能对中国以及整个新兴市场的中长期出口带来影响。

“如果这样的判断成立,如今大规模向这些外贸企业放贷,将面临战略风险,”李向阳表示,“我们一方面要通过促进出口信贷来促进我们的出口,另一方面还得高度关注债务违约发生的可能性”。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