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投资中国十年路

英特尔投资中国十年路

  • 2008年08月01日 14:16
  • 来源:

  • 0
  • 关键字:英特尔
[导读]随着相关的政策的放开,资本市场多层次的建设,以及中国经济的利好发展势头,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十年,也足以磨一剑。

  中国的风险投资业(以下简称VC),从1998年“中国也有风险投资?”这样的疑问中走过了10年,如今已经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VC大国。根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境内有360家VC投资机构,拥有超过660亿元的投资规模。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也不会是一个顿号。

  随着相关的政策的放开,创业板的推出,资本市场多层次的建设,以及中国经济的利好发展势头,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下一个十年,将是风险投资的“黄金十年”,依然有挑战,也依然会有磨砺,也会有起落,但“三味真火”之后,炼出的才是真金。

  为此,站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推出“风投十年”系列报道,对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进行采访,对重大事件重新解读、对未来风投市场的发展问题的建设性探讨,以此为史,记录、见证、反思和展望中国风投业的原生态。

  “从2007年开始,我们和国际顶级基金之间的中国竞争才刚刚开始。”

  英特尔投资部总监张仲说,他们并不惧怕:与这些进入中国刚两三年的机构相比,英特尔投资已经扎根中国十年。对上轮互联网泡沫破灭仍有记忆的企业们,会对英特尔投资更有信心。“况且我们也还有时间去打好根基。”

  英特尔投资(IntelCapital)是完全隶属于英特尔的一家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以下简称VC)公司,其使命是为英特尔整体战略提供了解产业的“耳目”和未来战略支持,在此基础上才像一般独立的VC一样追求财务回报。

  1998年它就进入了中国,这一年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元年。而其对搜狐中国的战略投资开启了风险投资在中国发展的大幕。

  英特尔投资在中国的历程,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0年的互联网热潮、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VC寒冬,以及从2005年开始VC在中国的复兴。

  尽管英特尔投资方面不愿意透露中国业务的实际回报,“但在过去几年,英特尔投资业务在中国人力投入相当于在俄罗斯和巴西的总和。”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英特尔投资总裁苏爱文说,中国市场发展太快,“逼得我们只能再次加大投入”。

  在英特尔投资进入中国十周年的庆典上,总额为5亿美元的中国技术基金II宣布成立,其规模是一期基金的2倍。

  临危受命

  2000年,当时还在英特尔上海框架办公室工作的张仲“临危受命”,去了英特尔投资部门。他用误打误撞来形容这次选择:互联网热潮中,很多境外基金到中国淘金,而先期进入的英特尔成了他们挖角的对象。当时,英特尔投资部两位主持中国工作的总经理同时离职。

  当时的张仲对VC所知甚少,“只以为那是一个很轻松的工作”。在那几年,似乎随便投什么都可以赚钱。据说还有投资经理把支票簿带着,听完公司的介绍之后就签支票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在金融机构做了一年、两年的人都大批大批地跳槽去做VC,“结果在迅速到来的寒冬中,很多人连工作都没了”。

  尽管张仲认为自己被公司选中的原因是“稳定性”,因为当时他已经在英特尔工作了18年。此外,早在1998年他还实际上介入了英特尔对搜狐的投资。

  一天,当时还在英特尔投资担任董事总经理的TonyJansz来找张仲一起去见张朝阳。“张朝阳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出来的,对美国东海岸的VC操作还多少有点了解。”此前,尼葛洛庞帝也给了搜狐天使投资。那时几乎所有第一次创业的中国企业家都不太清楚“什么是VC”。而机构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怎么做投资,投多少,怎么管理?都不知道”,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时在国内活跃的VC,也就是软银、IDG、汉鼎亚太、华登国际以及中经合等为数不多的几家。

  张仲能接触到VC,是因为英特尔投资“一开始所有的投资100%都是策略投资,都要有内部部门的评估”。被投资企业要和英特尔投资签一个商业合同,其中规定了这个企业要为英特尔做的事情。

  1998年到2000年上半年,英特尔投资的关注方向是软件市场,目的是为了促进硬件的销售。捆绑软件能够促进英特尔的硬件销售。“而要去了解一个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其中的一两家企业。”在这个阶段,英特尔投资的洪恩、速达、适普等都是软件企业。

  搜狐所代表的门户网站,最初并没有进入英特尔投资的视野。此外,英特尔总部投资部曾流传一篇投资建议书,但他们最后没有投,而他们错过的这家公司叫Yahoo。但1997年中国互联网中心出了一个调查,称阻碍中国人上网的第一大原因是中文网页的缺乏。英特尔因此认为投资像搜狐这样的公司可以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而这又能带动PC和服务器的销售。

曾经“像VC里的笨蛋”

  “硅谷有个笑话,说如果要找退出渠道的话,就去找企业投资。”很长一段时间内像英特尔投资这样的企业投资给人印象很差,“就像个笨蛋”。

  很多硅谷的著名VC说:英特尔只投资一点点,要求却很多,法律文件一大堆不说,还要求企业和英特尔合作,英特尔又没什么增值服务可提供。

  “在2005年之前,我们的信誉在VC圈里是很不好的。”张仲很坦率地说,英特尔投资走过很多弯路。

  如果100万的投资能实现和目标企业签订商业合同,英特尔此前不会愿意再多投一分钱。“其实这样做很笨”,他们意识到,投资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好坏之分。如果是好的投资自然应该多投,而如果投资不好,钱再少也不应该投。

  签署商业合同要求被投企业为英特尔的策略服务,也被证明是很荒谬的一个做法。因为“英特尔的策略在变,被投公司也会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英特尔在英国投资的CRS就成了一个“战略孤儿”,最初投资CRS是因为英特尔看好蓝牙技术,但后来发现Wi-Fi技术在短距离通讯上更普及。

  最初英特尔每一个投资都要跟着别的机构投。投资了以后,和被投企业之间要设立严密的防火墙,不要说增值服务,甚至“一年都不去一回”。

  这些“弯路”教训惨痛

  “如果不做改变,我们可能永远看不到好的项目,永远都只能当其他VC基金的退出基金。”尽管内部争论很多,但是英特尔投资意识到如果永远站在巨人后头,就只能永远都是侏儒。

  最直接的一个改变是:英特尔开始领投。这种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是2005年,在中国,“2001年、2002年就开始尝试领投了。”张仲解释,其中原因是亚太离总部比较远,“自由度大”。

  2001年英特尔投资凌讯科技,这家公司是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制定者。但在当时,该投资在英特尔投资内部争议颇多。首先是内部从没有人去关心数字电视,更不用说中国的数字电视了。当时已经有欧标、美标等非常成熟的标准,中国自己的标准能有市场么?但当时的中国投资团队认为中国很关注自主产权,“这类创新都会受到国家支持”。横向角度看,日本就有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而中国的市场规模是日本根本无法比拟的。

  “用了7年,现在这个市场终于起来了。”凌讯的标准被国家批准了,国内的厂家也接受了这个标准。在这之前,2004年英特尔追加了一轮投资,2007年又投了4000万美元。

  在2007年之前的几轮投资,由于“没有人跟进”,所以只能自己投:开始时自己投100万,然后投资金额慢慢大起来。2001年受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绝大多数基金不是撤出中国,就是死掉了。很多LP(有限合伙人,一般是出资人)宁愿和GP(一般合伙人,一般是基金管理人)打官司,也不愿意给允诺的投资。

  英特尔投资部门留了下来。2000年,时任英特尔投资总裁的LeslieVadas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中国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最快的两三个市场之一。但在操作层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资金保值的压力”。

  这种“寒冷”的气候,英特尔投资却觉得是个发展的好时候。“没有人跟我们竞争”,因此创造了一个转型的好时机。那期间,英特尔投资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同时也在业界建立了名声”。

  尽管在2005年之前整整4年时间内,英特尔总共就投出去了4000万美金。“那几年企业也相对比较保守,很好的公司不会在那样一个时候出来融资。”因为都知道在那样一个市场下,公司的价值肯定会大大降低。

“更大的空间”

  2004年张仲访问硅谷,他意识到沙丘路上的一流VC迟早总会到中国来的。

  “哪里有钱赚,他们就会去哪。”中国的高速增长以及大量的投资机会,总会吸引对新兴经济体感兴趣的投资人。此后的2005年6月,硅谷银行果然把其中的30多家带到了中国,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留了下来。

  他们的到来,把VC这个行业的BKM(BestKnownMethod)带进来了,“这使得VC在中国更专业、更有效率。”

  但张仲并不认为他们会马上带来竞争,“我们当年碰到的问题,他们也需要时间去解决,”尽管这些VC机构在美国很成功,“但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投资就像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一样”,他们需要时间去尝试、犯错、扩大团队,了解当地的监管办法以及投资文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还有他们将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也是个问题。”张仲说,当时有三种可供尝试的模式。一种是直接投资,在国内设立自己的办公室;另一种是做皮包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从大洋彼岸飞过来;还有则是和其他机构合作,成立合资基金。

  另一个他认为竞争不会马上加剧的原因,是不管多著名的基金,“他们找的都是同一批人”。

  2005年,VC投资人频繁跳槽。“既然是同一批人,我们的投资水平就不会有大的差距。”张仲认为,尽管背靠这些成熟的大机构,这些投资经理要实现和机构的磨合、提高水平总还需要一段时间。况且国外基金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要做到本土化才能适应中国市场”。刚开始时,他们请的经理人肯定凡事都要向总部报告,“要向在美国的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解释,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网吧,为什么无限增值服务在中国能有那么大的市场等等,这类沟通很难很难,因为这些事情在美国都没有发生过。”

  在这些机构的“本土化”过程中,英特尔投资还有时间“去打好我们自己的根基”。作为公司VC,英特尔投资总被质疑能否留住人。其薪酬体系和一般的VC不一样,没有carryinterest,会有一个最高限。但张仲也指出英特尔投资的“审批程序非常流畅,内部体系并不比一般的基金复杂”,尽管没有给出更多证据,但“英特尔给予了投资经理很大的自由度”。况且英特尔投资能够接触到其他VC没有机会投资的项目,比如浙大中控。英特尔强大的企业网络,是这类企业看重的资源。

  另一面,因为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英特尔投资自身也在调整。2005年3月上任的英特尔投资全球总裁苏爱文,把其投资范畴扩展到了准备IPO和已经IPO的公司,这家个性鲜明的技术派投资者不再把投资范围局限于早期初创项目。

  同时单笔投资金额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以前是不超过1000万美元。2006年对东软投资了4000万美元,不仅创下了“过去7年里最大额的投资”,而且是第一次尝试投资合资企业,为此张仲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说服英特尔法务部。

  尽管英特尔投资一再强调,未来还是会把投资重心集中在“高科技领域”。这不仅因为他们不相信“在不同行业间跳来跳去,可以建立起对某个行业的专业技能”,也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成长最快的,还是高科技企业。

  “从百度到阿里巴巴,从腾讯到盛大、分众,哪一家不是高科技公司?”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