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合金元素对灰铸铁组织的作用 合格铸件的基础

几种合金元素对灰铸铁组织的作用 合格铸件的基础

  • 2015年10月17日 15:40
  • 来源:中国铁合金网

  • 0
  • 关键字:铸造
[导读]生产高牌号孕育灰铸铁件,进行有效的孕育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正确地确定化学成分,必要时配加少量合金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如处理得当,合理选定化学成分和孕育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灰铸铁各个方面机械性能及其铸造成熟度。

生产高牌号孕育灰铸铁件,进行有效的孕育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正确地确定化学成分,必要时配加少量合金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如处理得当,合理选定化学成分和孕育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灰铸铁各个方面机械性能及其铸造成熟度。

  这里,我们要讨论有关控制灰铸铁化学成分,及孕育处理的一些问题。

 

  灰铸铁的组织和合金元素的影响

  灰铸铁的强度和综合质量,取决于其最终的显微组织,生产高牌号灰铸铁件,控制其显微组织的目标,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 极少量游离渗碳体和晶间渗碳体;

   石墨形态为A型;

  ★石长3——4 级。

  ★ 基体组织95%以上为珠光体,游离铁素体不多于5%

   晶粒细小均匀。

  上述5项目标中,前3项要在铸铁共晶转变过程中建立基础,后2项则要通过控制铸铁共析转变来达到。只有合理控制化学成分,有效地强化孕育才能满足上述五项条件。 1.铸铁的共晶过程

要分析铸铁的共晶过程,不能不回顾一下铁-碳合金的相图。铁-碳合金的相图是双重的,有稳定的铁-石墨系和介稳定的铁-渗碳体系。制成高性能的灰铁件,当然不希望出现游离的渗碳体,所以要使铸铁按稳定的铁-石墨系凝固。

  图1(借用李传栻的图)中简略地表示了铁-碳合金相图的共晶部分,并表示了一些合金元素对铁-石墨系和铁-渗碳体系共晶温度的影响。

  图1 合金元素对铁-石墨系和铁-渗碳体系平衡共晶温度的影响

 

  铁-石墨系的共晶温度高于铁-渗碳体系的共晶温度,如果共晶成分的铁水冷却到铁-石墨共晶温度以下,同时又在铁-渗碳体的共晶温度以上,此时,对铁-石墨系而言铁水已经有了过冷度,可以进行石墨加奥氏体(γ)的共晶结晶,对铁-渗碳体系而言,则系统的自由能仍较高,没有进行渗碳体加奥氏体共晶结晶的可能。这样,得到的是没有游离渗碳体的灰铸铁。

  但是,对于只含碳而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铸铁,铁-石墨共晶结晶温度与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之间的间隔只有6℃,要实现上述凝固条件,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铁-碳合金中加入硅,可以使铁-石墨共晶温度与铁-渗碳体共晶温度之间的间隔显著扩大,见图2。含硅量为2%时,此间隔大于30℃,要制得不含游离渗碳体的铸铁,就非常方便了。所以,所有的灰铸铁中都含有大量的硅,硅是灰铸铁中必不可少的,极为重要的合金元素。如果没有硅的存在即使碳很高也很难获得游离体的铸铁组织。在灰铸铁中Si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铁中只有C没有Si石墨化是很难完成的。Si元素含量低时,铸铁易出现白口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都较低:含量过高时,石墨片过多且粗大,甚至会出现过饱和碳,严重降低铸铁的机械性能和质量。因此工业生产中应根据铸件对材质的要求和铸件的壁厚合理控制CSi含量。

  图2 硅对铁碳合金平衡共晶温度的影响

 

  各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共晶温度范围的影响,概略地在图1中表示了。一些有数据可供参考的合金元素的作用见表1

  ① 对于铁-石墨系共晶成分,将表列数据乘以元素含量的百分数。

  ② 在稳定条件下凝固时,固、液界面处合金元素在固相中的含量与其在液相中的含量的比。

 

  (1 初生奥氏体析出

  共晶凝固过程从自液相中析出初生奥氏体枝晶开始。即使是共晶成分的铸铁(只有亚共晶状态才会析出初生奥氏体),也会产生一些初生奥氏体,因为诱发共晶反应有赖于石墨的生核,石墨生核又需要一定的过冷度,这就有利于析出初生奥氏体。

  共晶反应前析出的初生奥氏体枝晶的量愈多,铸铁的强度愈高,初生奥氏体枝晶的多少,取决于铸铁的化学成分。碳含量是决定奥氏体枝晶析出量的主要因素,碳含量比共晶碳含量4.26%低得愈多,奥氏体枝晶析出量就愈多。

  大多数合金元素,都改变铸铁的共晶碳含量,从而改变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析出量。使铸铁化合碳含量降低的元素,通常称为促进石墨化元素;使化合碳含量提高的元素,称为阻碍石墨化元素。

  硅和磷是作用强的、降低铸铁化合碳含量的元素,灰铸铁中含有硅和磷时,其共晶碳含量见下式: 共晶碳含量(%=4.26%-1/3%Si+%P

  一些常用合金元素的影响见表1。硫其在灰铸铁中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它在共晶转变时起微弱的促进石墨化的作用,而在共析转变过程中它有强烈阻碍石墨化的作用。铝降低化合碳含量的作用也很强,但铝主要用于高铝耐热铸铁,一般灰铸铁中都不含铝。

  如果灰铸铁的含碳量不变,加入降低化合碳含量的合金元素,就会使铸铁的碳当量增高,从而会使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析出量较少,共晶凝固的液相较多。液相高,铁水的流动性就好,金属液的流动性好其自补缩性能就好,铸造性能相对也就好(现在称为铸造成熟度)。

  (2)共晶凝固

  随着初生奥氏体枝晶的析出,剩余液相中的碳当量不断提高,其值达到4.26%时,即发生共晶转变。

  共晶凝固从石墨生核开始。液相中微细的未熔石墨颗粒和高熔点的非金属夹杂物都可以是石墨结晶的核心。石墨晶核形成后,很快就生长成片状分枝,邻近石墨的液相中碳含量减少,促使奥氏体在石墨之间析出。奥氏体(奥氏体为面心立方体,其原子密排面为111面,晶体外形为八面体)析出,又使邻近的液相富碳,促进石墨继续生长。这样相互促进,并向周围液相不断生长的奥氏体-石墨共生晶粒,我们称之为共晶团。液相中很多这样的共晶团,各自径向长大,结晶前沿大致接近于球形。每一个共晶团中的石墨片又都是相互连接的。

  共晶凝固终了时,各共晶团相互间、共晶团与初生奥氏体枝晶间互相接触。共晶团晶界上常聚集有较多的夹杂物,一些元素,(如磷、硫)与铁、碳组成的低熔点共晶体也可能析出于共晶团之间。有时,由于合金元素的偏析,还可能导致在共晶团之间析出渗碳体,这种渗碳体称之晶间渗碳体(碳化物)。

  石墨片的形态和尺寸,主要决定于凝固温度,冷却速率和液相中生核的情况。比较理想的石墨组织是散乱分布的、长度相近的石墨片(即A型石墨)。如铁水中生核状况良好,在略低于平衡共晶温度的适当过冷度下发生共晶反应,就可得到A型石墨。如果铁水中的生核条件不好,在比平衡温度低得多的温度下(过冷度大)凝固,则石墨片的长大速率和分枝速率都很高,则得到分布于枝晶间的小块状石墨,通常称之为过冷石墨(D型石墨)。除在特殊条件下使用的铸铁件外,一般不希望产生这种石墨组织。

  • [责任编辑:Sophie]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