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虽在不断好转,但仍面临外围市场复苏基础不牢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问题。在此情况下,中国应提高主动性促进出口持续复苏,如加快优化出口结构扭转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充分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方式促进贸易增长;继续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
自2009年3月以来,中国出口不断好转,环比增速已持续五个月为正,而且市场人士普遍预计,9月出口降幅将继续收窄。但中国出口复苏仍面临重重困难,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欧美消费文化的改变和消费信贷收缩将制约出口复苏规模;人民币再次面临升值压力;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国频遭贸易保护主义侵扰。
中国出口不仅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而且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部研究员李健指出,中国出口总体上还处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低端,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有些出口企业过于依赖单一市场和单一贸易方式。
以上因素都将制约中国出口持续复苏。在此情况下,中国应提高主动性促进出口持续复苏。李健强调,中国出口应尽快由过去主要靠低成本优势逐步向依靠技术创新、进步和经营管理方式改善的优势转变;由过去对资源、能源依赖较高的贸易转变为更多地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贸易;进出口企业应不仅做加工制造环节,未来还要向前端研发设计和高端零部件延伸,后端要向营销、服务方面延伸,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的效益。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应进一步拓宽国际营销渠道,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自由贸易协定、对外投资等多种渠道,带动营销渠道建设,开辟新兴贸易市场。根据商务部数据,目前中国已开展了14个自贸区谈判,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中,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贸易占了四分之一。自贸区建设降低了中国的出口成本,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以中国-智利自贸区为例,自2006年10月开始实施,2007年中国对智利出口增幅为42%,2008年同比增幅为39.3%,2倍于同期中国总体出口增速。
此外,继续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也有利于弥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需求减少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分析称,2008年中国同非洲的贸易额为1,068.42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45.1%,其中与安哥拉、刚果(金)与毛里塔尼亚等国的贸易增速均超过了100%。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同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由于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基础牢固,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前景依然良好。
本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